[发明专利]一种动态潮流分析方法及动态潮流分析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41354.2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471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孙宏斌;夏天;郭庆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06 | 分类号: | H02J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联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4 | 代理人: | 王冲;吴鑫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态 潮流 分析 方法 系统 | ||
1.一种用于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的动态潮流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基于图论将非电系统抽象成图进行网络拓扑分析,构建非电系统准稳态模型;
步骤二,构建电力系统潮流模型;
步骤三,用功率输出外特性稳态模型或一阶惯性动态模型表征各耦合设备,构建非电系统与电力系统之间进行耦合的耦合设备功率输出外特性稳态模型或一阶惯性动态模型;
步骤四,联立步骤一非电系统准稳态模型、步骤二电力系统潮流模型以及步骤三耦合设备功率输出外特性稳态模型或一阶惯性动态模型,构建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的动态潮流模型;
步骤五,采用混合求解算法求解步骤四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动态潮流模型,所述混合求解算法指非电系统潮流模型和电力系统潮流模型分别用不同迭代算法进行求解;
所述混合求解算法包含如下步骤:
(1)静态潮流计算过程:
进行非电系统静态潮流计算,计算收敛后,根据非电系统收敛计算结果通过耦合设备功率输出外特性稳态或一阶惯性动态模型修正耦合器件电功率;
进行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收敛后,再根据电力系统收敛计算后耦合器件电功率通过步骤三耦合设备功率输出外特性稳态或一阶惯性动态模型修正电热耦合器件非电状态量;
若前后两次计算得到的耦合器件电功率误差不满足精度要求,则刷新电热耦合器件非电状态量后继续进行计算直至超出最大迭代次数,若满足,则停止迭代,计算结果将作为动态计算的0时刻初值;
(2)动态潮流计算过程:
检测该时刻是否存在扰动,若存在则将扰动量经过换算计入非电系统动态潮流模型中;
进行非电系统动态潮流计算,计算收敛后,根据非电系统收敛计算结果通过耦合设备功率输出外特性稳态或一阶惯性动态模型修正耦合器件电功率;
进行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收敛后,再根据电力系统收敛计算后耦合器件电功率通过耦合设备功率输出外特性稳态或一阶惯性动态模型修正电热耦合器件非电状态量;
判断前后两次计算得到的耦合器件电功率误差是否满足精度要求或超出最大迭代次数,若否,则在刷新电热耦合器件非电状态量后继续进行计算;若是,则进一步判断是否已经到达截止时间,若是,则计算结束,输出结果,否则进入下一时步计算;
或者所述混合求解算法包含如下步骤:
(1)对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拓扑关系进行分析,获取关联矩阵;
(2)对模型计算数据进行数据标幺化处理,从而完成计算数据准备;
(3)初始化迭代次数k=0,初始化耦合设备电力系统状态量Xe(k)及热网系统状态量Xh(k),且初始值随机分配;
(4)进行热力管网静态潮流计算,然后判断静态潮流计算是否收敛,如果收敛跳入步骤(5);否则计算结束;
(5)根据热力管网静态潮流计算结果修正耦合器件电功率Pe(k),记为Pe(1)(k),并利用耦合器件电功率Pe(1)(k)进行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然后判断是否达到收敛,若是,跳入步骤(6);否则计算结束;
(6)记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收敛后耦合器件电功率Pe(2)(k),根据耦合器件电功率Pe(2)(k)修正耦合器件热网状态量Xh(k);然后判断是否|Pe(1)(k)-Pe(2)(k)|<ε或k>kmax,其中ε,kmax取经验值;若k>kmax,则计算结束;若|Pe(1)(k)-Pe(2)(k)|<ε且k≤kmax,则跳入步骤(7)进行动态计算,且当前时刻t=t+dt,其中dt表示一个时步的度量;否则,k=k+1后返回步骤(4);
(7)判断是否存在扰动,若存在,处理扰动信息,更新热网状态量Xh(k)后,跳入步骤(8);否则直接跳入步骤(8);
(8)进行热力管网动态潮流计算,判断计算是否收敛,若是,跳入步骤(9),否则计算结束;
(9)根据热力管网动态潮流计算结果修正耦合器件电功率Pe(k),记为Pe(3)(k),并利用耦合器件电功率Pe(3)(k)进行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然后判断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否能够计算收敛,若是跳入步骤(10),否则计算结束;
(10)记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收敛后耦合器件电功率Pe(4)(k),根据耦合器件电功率Pe(4)(k)修正耦合器件热网状态量Xh(k);然后判断是否|Pe(3)(k)-Pe(4)(k)|<ε或k>kmax,其中ε,kmax取经验值;若是跳入步骤(11);否则k=k+1后返回步骤(8);
(11)判断是否ttend,其中tend表示截止时间,若是,计算结束,输出计算结果;否则,t=t+dt跳入步骤(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135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直发梳(JDL‑236)
- 下一篇:卷发器(JDL‑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