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稳定器衬套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39532.8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16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秋山芳周;水崎雅薰;本间裕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G21/055 | 分类号: | B60G21/055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霍玉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稳定 衬套 | ||
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安装用基座和托架的碰撞而防止异响的产生的新型构造的稳定器衬套。稳定器衬套(10)构成为包括:筒状的橡胶衬套主体(18),具备用于供稳定杆(12)插通的内孔(24);以及安装用基座(20),装配于橡胶衬套主体(18)相对于车辆车身(16)的安装面(30a)上,该稳定器衬套以利用固定于车辆车身(16)的近似U字形的托架(14)而将橡胶衬套主体(18)的外周面(30a)经由安装用基座(20)向车辆车身(16)侧按压的方式装配,在橡胶衬套主体(18)设置有缓冲橡胶部(76),该缓冲橡胶部(76)由于托架(14)的按压所产生的压缩力而弹性变形并向安装用基座(20)的宽度方向两侧鼓出从而进入安装用基座(20)与托架(14)之间(70)。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17年2月28日提交的名称为“稳定器衬套”的日本专利申请2017-37667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稳定杆防振支承于车辆车身的稳定器衬套,特别涉及一种在衬套主体的相对于车辆车身的重叠面上组装有安装用基座的带基座的稳定器衬套。
背景技术
以往,在汽车等车辆中,使用为了抑制转弯时等的车身的倾斜而提高行驶稳定性的稳定杆。稳定杆也被称为防倾杆,一般跨越配设于左右的悬架部件之间,并且,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分经由稳定器衬套而防振支承于车辆车身。
一般而言,稳定器衬套具备由筒状的橡胶弹性体构成的橡胶衬套主体,这样的橡胶衬套主体以外插状态、且以粘接或非粘接的方式装配于稳定杆。另一方面,在橡胶衬套主体的外周面外嵌有近似U字形的托架,以橡胶衬套主体在周向上局部地与车辆车身侧重叠的状态,利用托架将橡胶衬套主体安装于车辆车身侧。
而且,在利用橡胶衬套主体的弾性特性而将稳定杆防振支承于车辆车身的同时,通过稳定杆相对于橡胶衬套主体在周向上的滑动、橡胶衬套主体的弹性变形,允许因在车辆行驶时所产生的左右两个车轮的差动而在稳定杆产生的扭转方向上的变形。
然而,还存在稳定杆与车辆车身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根据车型而不同、稳定杆从车辆车身大幅离开的情况等。在该情况下,如日本特开2011-178274号公报(专利文献1)等中记载的那样,有时使用在橡胶衬套主体的相对于车辆车身的重叠面组装有安装用基座的带基座的稳定器衬套。通过调整基座的尺寸,无需使橡胶衬套主体大型化等就能够应对稳定杆和车辆车身之间的间隔尺寸。
然而,在现有构造的带基座的稳定器衬套中,装配于橡胶衬套主体的基座有时因从扭转变形的稳定杆施加于橡胶衬套主体的绕中心轴的外力而在托架内向周向移动,由此导致的基座与托架的抵接所产生的碰撞声音有时会成为问题。此外,为了应对这样的问题,还研究了无间隙地将基座嵌合装配于托架的方案,但因零件的公差等而难以实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782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以如上情形为背景而完成的,其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安装用基座与托架的碰撞从而防止产生异响的新型构造的稳定器衬套。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下,为了解决上述这样的问题而对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记载。此外,能够以尽可能任意的组合而采用在以下所记载的各方式中采用的结构要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理工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理工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95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机动车辆的动态可调车身座架
- 下一篇:主动侧倾控制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