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数据来源的电力电容器绝缘状态评估方法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39126.1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74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晨萌;谢施君;苏少春;曹树屏;郭蓉萍;周慧莹;张榆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既明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59 | 代理人: | 李钦;李蜜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多数 来源 电力 电容器 绝缘 状态 评估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电容器绝缘状态评估方法,首先测量电力电容器的理化参数、电气参数和油中气体组分参数;然后对其进行模糊处理,得出电力电容器的评价结果。本发明基于模糊理论,利用多来源数据对电力电容器绝缘状态进行评估,使评估结果更加准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检测、评估技术领域,涉及电力电容器绝缘状态的检测、评估,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理化参数、电气参数和油中气体组分参数等多数据来源的电力电容器绝缘状态评估方法与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力电容器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一次设备,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电力电容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交流系统中,电力电容器主要用于无功补偿、并和电感串联兼具滤波的作用;在直流输电系统中,电力电容器是直流长滤波器的主要设备之一,用于滤除直流侧谐波;在电气设备中,电力电容器多用作脉冲电容器和储能电容器(或超级电容),前者一般用于产生脉冲功率或冲击电压,后者一般用于储存电场能。因此,电力电容器的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然而近年来电力电容器由于绝缘老化引起的故障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电力电容器的故障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绝缘老化导致的。因此,准确检测电力电容器的绝缘老化状态对保障电力电容器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目前,对电力电容器的绝缘状态评估方法仅针对某一特定的检测手段,如理化分析、电气参数检测等。这类检测方法往往数据来源单一,导致对电力电容器绝缘状态的评估不准确,且无法做到智能评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针对现有技术中缺少准确评估电力电容器绝缘状态有效手段的技术现状,提供一种适基于理化参数、电气参数、油中其他组分参数等多数据来源的基于多数据来源的电力电容器绝缘状态评估方法与系统,从多种检测手段获取检测数据,同时该评估方法利用模糊理论,可实现对电力电容器绝缘状态的智能评估。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数据来源的电力电容器绝缘状态评估方法,步骤如下:
(1)测量电力电容器的理化参数、电气参数和油中气体组分参数;
(2)对测量得到的电力电容器的理化参数、电气参数和油中气体组分参数进行模糊处理,得出电力电容器的评价结果。
上述基于多数据来源的电力电容器绝缘状态评估方法,所述步骤(1)中,理化参数包括电力电容器油中微水含量和电力电容器油酸值;所述电气参数包括电力电容器电容值、绝缘电阻和介损值;所述油中气体组分参数为电力电容器油中各特征气体组分含量,本发明中电力电容器油中特征气体包括氢气、乙烯、乙烷、甲烷和乙炔。
上述基于多数据来源的电力电容器绝缘状态评估方法,所述步骤(2)是利用模糊理论的评价方法通过运行载体(一般是计算机)对步骤(1)测量得到的电力电容器的理化参数、电气参数和油中气体组分参数进行处理得到评价结果的,基于模糊理论的评价方法的输入量为测量得到的理化参数、电气参数和油中气体组分参数,输出量为电力电容器的评价结果。本发明中,步骤(2)包括以下分步骤:
(21)将测量得到的电力电容器的理化参数、电气参数和油中气体组分参数从实际域映射到模糊域得到模糊域内的输入量;
(22)对模糊域内的输入量进行推理和计算,得到模糊域内的评估结果包括,
依据模糊域内的输入量得到与理化参数、电气参数和油中气体组分参数各测量量的隶属度,并由得到的隶属度构建隶属度函数矩阵;
设定理化参数、电气参数和油中气体组分参数各测量量的权重,同时由得到的权重构建权重向量;
将隶属度函数矩阵与权重向量相乘,即得到模糊域内的评估结果;
(23)将模糊域内的评估结果从模糊域反映射到实际域,模糊域内的评估结果中最大值对应的状态即为最终评估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91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