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物联网无线安防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36622.1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224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武丽芳;乐东岳;张国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斯凯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9/00 | 分类号: | G08B19/00;G08B2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3158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网 无线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联网无线安防系统,包括电源模块、探测模块、显示模块、单片机、信号放大模块、存储器、物联网无线终端和声光报警器,所述单片机分别连接电源模块、显示模块、单片机、信号放大模块、存储器和物联网无线终端,信号放大模块还分别连接滤波器,滤波器还连接探测模块。本发明物联网无线安防系统将门窗入侵报警、人体接近报警、消防检测报警和主动报警等功能结合于一体,并且结合无线信号传输技术实现了远程报警功能,其检测部件和中心处理部件并不需要放置在一起,这样增加了本发明的使用空间,同时还增加了信号放大模块,有效减少误触发概率并且增加系统的控制精度,使得本发明具有功能多样、智能程度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防系统,具体是一种物联网无线安防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家庭安全的防护也越来越重视,因此,一套可靠实用的家庭安防系统已经成为很多人的需要。但现在的安防系统都具有很多局限性,例如,安防系统中的监测单元如何配置,如何安放,各种探测数据如何有效传递给户主、如何报警、如何反应等。物联网是指技术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实现物体与物体之间 ,环境以及状态信息实时共享以及智能化的收集、传递、处理、执行实现更深入的物联化,现有的安防系统大多功能单一,容易被误触发,因此有待于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联网无线安防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物联网无线安防系统,包括电源模块、主控制器、无线发射模块、显示器、输入键盘、通讯模块、数据接口模块和路由器,所述主控制器分别连接电源模块、无线发射模块、显示器、输入键盘、通讯模块、数据接口模块和路由器,所述无线发射模块还连接信号放大电路,所述信号放大电路的信号输入端分别连接门磁开关、微波人体检测模块、消防检测模块和主动报警按钮,所述通讯模块还连接便携设备,路由器还连接便携设备。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信号放大模块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容C1、电容C2、芯片IC1和芯片IC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容C1、电容C2和信号输入端IN,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电容C4、电阻R2、电阻R7和芯片IC1的引脚2,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和芯片IC1的引脚1,芯片IC1的引脚5连接电阻R6和电源VCC,芯片IC1的引脚3连接电阻R3、电阻R4和电容C3,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电阻R5和芯片IC1的引脚4,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5,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8、电容C6和芯片IC2的引脚3,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和芯片IC2的引脚1,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6的另一端、芯片IC2的引脚4和输出端OUT,所述芯片IC1和芯片IC2的型号均为LM321。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主控制器为MC51系列单片机。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显示器为触摸液晶屏。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通讯模块为GPRS芯片。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数据接口模块为USB接口。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微波人体检测模块为TX982人体感应芯片。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消防检测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和烟雾检测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物联网无线安防系统将门窗入侵报警、人体接近报警、消防检测报警和主动报警等功能结合于一体,并且结合无线信号传输技术实现了远程报警功能,其检测部件和中心处理部件并不需要放置在一起,这样增加了本发明的使用空间,同时还增加了信号放大模块,有效减少误触发概率并且增加系统的控制精度,使得本发明具有功能多样、智能程度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斯凯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斯凯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66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