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机烘干生产线用燃气远红外加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35683.6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592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郭锋;刘亚非;马欣;王飞;张蕊娟;杨远婷;张红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重工西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21/00 | 分类号: | F26B21/00;F26B23/02;F26B23/08 |
代理公司: | 西安众星蓝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34 | 代理人: | 马凤云 |
地址: | 710065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烘干 电机 烘干通道 冷却通道 预热通道 远红外加热器 远红外加热装置 燃气 生产费用 生产效率 加热 同一条直线 电机表面 加热效率 降温处理 燃气管道 依次设置 进料口 开口处 预热 导轨 减小 附着 油漆 开口 节能 悬挂 | ||
电机烘干生产线用燃气远红外加热装置,包括依次分布的预热通道、烘干通道和冷却通道,预热通道、烘干通道和冷却通道的顶部沿同一条直线上设有开口,开口处设有悬挂导轨,烘干通道内设有远红外加热器,远红外加热器的进料口与燃气管道连接。预热通道可以对电机进行预热,使油漆在电机表面的附着效果更好,使用燃气远红外加热器可以提高加热效率,减小加热生产费用,冷却通道可以对烘干后的电机进行降温处理,使电机更快的进入到下一个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依次设置的预热通道、烘干通道和冷却通道可以使电机烘干生产线实现节能,并且烘干效果好,加热生产费用低,生产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烘干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机烘干生产线用燃气远红外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外就进行了远红外辐射元件的研究并在节能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开始应用于生产中。由于其相比于传统加热方法的优越性,这一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并发展应用。在美国将远红外技术列入全国120项节能措施的第三种以后,远红外加热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科学技术领域迅速发展起来。
进入八十年代,美国和西欧成功的解决了中温(500-850℃)远红外加热技术一系列难关,完成了对高能耗的玻璃的远红外线技术改造,节电效能达40%。日本也基于远红外技术研制成功了能够提供900-1400℃的高温红外聚焦炉,其节能效果也十分明显,为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和试验室现代化提供了先进的设备。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通过对远红外辐射技术的研究,制造出了各种高度灵敏的仪器仪表,如红外光谱仪、红外探测器、人造红外辐射源等。其中,红外光谱仪的光谱分解性能是牛顿分光法的1千多倍,红外探测器的灵敏度是普通水银温度计的1万多倍,激光技术生产的红外束照射样品的功率密度是太阳能的1亿多倍,这些都是有革命性意义的产品。
原电机厂使用电加热远红外石英管对外壳喷漆后的电机进行烘干加热,单条生产线总功率350千瓦,每天工作8小时,年工作时间300天,当地工业用电价格0.85元/千瓦时,年使用费用71.4万元,加热生产费用高,并且,在烘干后由于电机外壳温度较高,不能直接包装发货,需要库房存放1-2天后才能包装发货,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电机烘干生产线加热生产费用高,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电机烘干生产线用燃气远红外加热装置,该装置加热生产费用低,生产效率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电机烘干生产线用燃气远红外加热装置,包括依次分布的预热通道、烘干通道和冷却通道,预热通道、烘干通道和冷却通道的顶部沿同一条直线上设有开口,开口处设有悬挂导轨,烘干通道内设有远红外加热器,远红外加热器的进料口与燃气管道连接。
所述远红外加热器包括20-24块加热板,加热板均匀分布于烘干通道内侧底部两侧,相对的两个加热板中每个加热板的中心处的垂线的交点与电机的中心点重合。
所述烘干通道内顶部两侧分别设有除湿通道和废气排出通道,除湿通道和废气排出通道均与烘干通道顶部的风机连接,最终与外部总油气排放管道连接,除湿通道和废气排出通道底部均匀设有通孔。
所述烘干通道两侧侧壁上设有控制检修口。
所述烘干通道包括不锈钢内壁和不锈钢外壁,不锈钢内壁和不锈钢外壁之间设置有矩形钢管骨架和隔热保温层,矩形钢管骨架由十根方钢管组成,各方钢管均沿烘干通道轴向设置,且间隔分布,隔热保温层填充于不锈钢内壁和不锈钢外壁之间。
所述不锈钢内壁和不锈钢外壁的厚度为0.5mm,方钢管横截面的边长为50mm,隔热保温层的厚度为50mm。
所述预热通道、烘干通道和冷却通道的宽度为2.6m,高度为1.8m。
所述预热通道内设有8-12块加热板,加热板均匀分布于烘干通道内侧底部两侧,相对的两个加热板5中每个加热板5的中心处的垂线的交点与电机15的中心点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重工西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船重工西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56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密闭式自循环干燥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可调速的均匀拨粮传动系统及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