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口腔正畸用自动结扎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34909.0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95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廖文;李佩祺;姚洋;潘方威;赵志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C7/28 | 分类号: | A61C7/28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既明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59 | 代理人: | 李钦;彭立琼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扎 处理装置 口腔正畸 卡盘 连接杆 弹簧 分割 工作效率 外壳内部 结扎丝 固连 剪断 工作量 解脱 灵活 医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口腔正畸用自动结扎处理装置,包括外壳、设于外壳内部的分割卡盘、弹簧和连接杆,所述弹簧设于外壳与分割卡盘之间,所述分割卡盘的一端与连接杆固连,本发明的一种口腔正畸用自动结扎处理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运用灵活,可很好的进行结扎及剪断结扎丝,大大减少了医生的工作量,使其从繁重的结扎工作中解脱出来,缩短了其工作时间,提高了其工作效率,同时也缩短了患者的就医时间,方便患者就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口腔正畸用自动结扎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把弓丝放入托槽槽沟中,用结扎丝结扎是必不可少的操作环节。
口腔正畸治疗通过在固定在牙面上的托槽槽沟内放入主弓丝,并将其绑定在槽沟内,以主弓丝的弹性形变对托槽加力,进而通过托槽对牙齿加力。由于牙齿是通过牙根、牙周膜和牙槽骨连接在一起,所以当对牙齿施加正畸力时,受压一侧的牙槽骨在牙周膜的介导下发生骨吸收,受牵张一侧的牙槽骨在牙周膜的介导下发生骨形成。通过该原理,牙齿可以朝压迫侧移动。牙齿一旦移动,主弓丝的形变就会减小,正畸力也会减弱。所以,每隔一段时间需要重新换用或调整主弓丝,才能对牙齿施加正确的正畸力。口腔正畸就是不断重复上面所述的过程,使得牙齿一点一点移动,最后将其移动到所希望的位置。主弓丝的调整和更换的频率大概在每一个月或两个月一次,此时需要更换结扎丝。
结扎丝是预先由一根金属丝从其中央部分弯成“U”状而形成。结扎的过程是以一柄持针器或者结扎钳将结扎丝的两端同时握持住,并将结扎丝的“U”状部分穿过托槽翼的下方后,转动持针器以将结扎丝两端绑定。在绑定结束后,使用剪刀将结扎丝末端剪断。
使用该方法进行结扎时,为了将结扎丝握持住,必须一直手拿持针器。同时,在结扎过程中,每将持针器转动180度,就需要将持针器在手中滑动一次。上述过程不断重复,才能完成结扎,十分耗时耗力,且需要用另一只手拿住剪刀将结扎丝末端间断,进一步增大了工作量,为其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为减少正畸更换结扎丝的工作量,缩短其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可迅速结扎并剪断结扎丝的一种口腔正畸用自动结扎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口腔正畸用自动结扎处理装置,包括外壳、设于外壳内部的分割卡盘、弹簧和连接杆,所述弹簧设于外壳与分割卡盘之间,所述分割卡盘的一端与连接杆固连;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为直径保持一致的圆筒;
进一步优选,所述外壳由直径保持一致的圆筒和直径逐渐减小的圆锥筒固定连接组成,圆锥筒位于圆筒前端,更方便两手指对外壳作用力;
进一步优选,所述分割卡盘由圆筒状的盘体和直径比外壳内径稍小的圆盘状基底部组成,基底部位于分割卡盘后端,与盘体固定连接,盘体沿着长轴方向从前端中心位置由直径逐渐减小后保持一致均匀分割,盘体中形成一个漏斗形空腔,空腔前端为结扎丝把持口,此时结扎丝把持口直径较大,可以更方便的插入结扎丝把持部;
进一步优选,所述分割卡盘内表面为粗糙面,可以加大分割卡盘对结扎丝把持部的作用力,使分割卡盘将结扎丝把持部夹得更紧,不易脱落;
进一步优选,所述外壳前端表面设有防滑螺纹,当两手指对外壳前端作用力向后推时,由于弹簧的推力,两手指很容易滑落,外壳前端表面设有防滑螺纹可以使两手指不会滑落且更稳定的将外壳向后推;
进一步优选,所述外壳两侧外表面分别连接有手柄压杆,所述手柄压杆一端连接有铰断剪,当按压手柄压杆时,通过杠杆原理使铰断剪并在一起剪断结扎丝;
一种口腔正畸用自动结扎处理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49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