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水体蓝藻的预防和抑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34524.4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6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徐孟;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州永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32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25761 江苏省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水体 蓝藻 预防 抑制 方法 | ||
1.一种应用于水体蓝藻的预防和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首先确定施加生物活性菌菌剂制品的水域,再利用喷洒机械将生物活性菌菌剂均匀施加在待处理水域,其中,生物活性菌菌剂是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水生假丝酵母(Candida aquatica)为菌种,采用有机、无机原料,将各菌种单独发酵后复合配制而成;
步骤2、对待处理水域进行监控,7-8小时后,再在待处理水域通过喷洒机械施加小球藻溶液,其中,小球藻溶液的小球藻含量为3~8×107 cfu/ml、pH 值为6.5-9.5;
步骤3、对喷洒小球藻溶液的水域进行监控,6-7小时后,依据监控检测的蓝藻状态,重复步骤1、步骤2的处理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水体蓝藻的预防和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生物活性菌菌剂,有效活菌总数(含枯草芽孢杆菌、施氏假单胞菌、水生假丝酵母)≥2×108 个/mL,芽孢杆菌数≥1×108 个/mL,其中,有效活菌含枯草芽孢杆菌、施氏假单胞菌、水生假丝酵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水体蓝藻的预防和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生物活性菌菌剂的pH为4-6.5,霉菌杂菌的总数为≤3.0×105 cfu/ml,大肠菌群为≤10 MPN/100mL;所述步骤1中生物活性菌菌剂喷洒时,需要对菌剂的有效活菌数进行测定,包括以下步骤,
a、以无菌操作将充分混匀的检样25mL放入含有225mL灭菌生物盐水的灭菌锥形瓶内作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b、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沿管壁徐徐注入含有9mL 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振摇混匀,做成 1:100的稀释液;
c、另取1mL灭菌吸管,按上述操作顺序,做10 倍递增稀释液,如此每递增一次,即换用1支1mL灭菌吸管;
d、选择 1:10-7、1:10-8两个适宜稀释度,各取 1mL 分别加入计数培养基平皿,每个稀释度做三个平皿;
e、稀释液移入平皿中,应及时将冷至45℃的计数培养基注入平皿约15mL-20mL,并转动平皿使混合均匀,同时将计数培养基倾入加有1mL稀释液检样用的灭菌生理盐水的灭菌平皿内作空白对照,枯草芽孢杆菌、施氏假单胞菌使用葡萄糖培养基培养,水生假丝酵母使用淀粉培养基培养;
f、待琼脂完全凝固后,翻转平板,置 32℃±1℃温箱内培养48h±2h,选取菌落数在 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
g、菌数计算,根据每一稀释度采用三个平板菌落的平均数,然后乘以样品的稀释倍数,得每毫升样品中活菌数;如有两个稀释度,其生长的菌落均在30-300之间,视两者之比如何来决定,如其比值小于2,应报告其平均数;如大于2,则报告其中较小的数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水体蓝藻的预防和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生物活性菌菌剂喷洒时,需要对菌剂的有效活菌数进行测定,包括以下步骤,
a、先将用于培养菌种的液体培养基倒入10 mm比色杯中,选用600nm波长分光光度计上调节零点,作为空白对照;
b、再将检样300 mL放入灭菌广口瓶,上下剧烈振摇30次-40次,用灭菌吸管吸出注入10mm比色杯中,测定600nm波长下的光密度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水体蓝藻的预防和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淀粉培养基的成分为淀粉20g、硝酸钾1.0g、磷酸氢二钾0.5g、氯化钠0.5g、硫酸镁0.5g、硫酸铁0.01g,混合后加蒸馏水至1000mL,pH7.2±0.1,首先将以上所有成分加入蒸馏水中,按2%添加琼脂,再加热溶解,校正pH 7.2±0.1,最后分装、高压灭菌121℃,时间为15min-20min,使用时加热熔化琼脂,冷却至45℃时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州永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泰州永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452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