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业窑炉的节能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34237.3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82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斌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罐 烟气管道 导热管 一端设置 工业窑炉 冷凝水排放阀 加热罐出口 烟气排出口 节能装置 烟气进口 垂直设置 节能效果 烟气出口 烟气余热 进口 下端 烟气 加热 回收 排放 | ||
一种工业窑炉的节能装置,涉及的是工业窑炉技术领域;它包含加热罐出口、导热管、加热罐、加热罐进口、烟气排出口、烟气管道、冷凝水排放阀、烟气进口;所述的烟气管道设置在加热罐的下端,所述导热管垂直设置在加热罐和烟气管道中,且导热管的一半在加热罐内,导热管的另一半在烟气管道内,所述加热罐的一端设置有加热罐出口,所述加热罐的另一端设置有加热罐进口,所述烟气管道的一端设置有烟气排出口,所述烟气管道的另一端设置有烟气进口,所述烟气出口上设置有冷凝水排放阀;它结构简单,通过采用导热管技术,将烟气余热合理的利用和回收,减少烟气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起到节能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工业窑炉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工业窑炉的节能装置。
背景技术
窑炉是用耐火材料砌成的用以煅烧物料或烧成制品的设备。通俗讲就是使产品完成一定温度曲线、气氛曲线、压力曲线耦合加工的设备。
目前全国各大锅炉生产厂在工业燃油、燃气、燃煤锅炉设计制造时,由于各种原因造成锅炉的额定热效率只能达到 75% 以下,有 25% 以上的热能通过排烟损失、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炉体散热损失、灰渣物理显热损失等散失。其中排烟损失占总热损失的 90% 以上,现有很多厂家利用普通的热交换器来回收排烟损失的热量,但是普通的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比较低,且所占空间比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了一种工业窑炉的节能装置,结构简单,通过采用导热管技术,将烟气余热合理的利用和回收,减少烟气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起到节能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业窑炉的节能装置,它包含加热罐出口、导热管、加热罐、加热罐进口、烟气排出口、烟气管道、冷凝水排放阀、烟气进口;所述的烟气管道设置在加热罐的下端,所述导热管垂直设置在加热罐和烟气管道中,且导热管的一半在加热罐内,导热管的另一半在烟气管道内,所述加热罐的一端设置有加热罐出口,所述加热罐的另一端设置有加热罐进口,所述烟气管道的一端设置有烟气排出口,所述烟气管道的另一端设置有烟气进口,所述烟气出口上设置有冷凝水排放阀。
优选地,所述烟气管道采用防腐级别的不锈钢材质,防止腐蚀,提高耐用性能。
优选地,所述冷凝水排放阀的前端设置有过滤网。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本发明安装在加热炉烟囱的出口位置,对加热炉本体不做任何改动。安装好之后,再将被加热介质(原油、污水或则油气水混合物)引入加热罐内进行加热,加热之后,再进入烟气管道内进行加热。导热管在加热罐内起加热作用,在烟气管道内起吸热作用,通过这一流程,被加热介质已经预先被烟气余热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升温10—20°),有效的利用了烟气余热,提高了加热炉热效率。打开冷凝水排放阀,在经过过滤网进行过滤,可以将烟气管道内的蒸汽水排出,并可以再次使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该装置结构简单,紧凑,通过采用导热管技术,将烟气余热合理的利用和回收,减少烟气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使用安全,安装方便,可普遍用于各式加热炉,适用性强,节能效果明显,非常具有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 加热罐出口、2. 导热管、3. 加热罐、4. 加热罐进口、5. 烟气排出口、6. 烟气管道、7. 冷凝水排放阀、8. 烟气进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看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加热罐出口1、导热管2、加热罐3、加热罐进口4、烟气排出口5、烟气管道6、冷凝水排放阀7、烟气进口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斌,未经王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42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