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互联网软件设计为基础的调频立体声编码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33085.5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22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黄柳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市睿亿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L19/008 | 分类号: | G10L19/008;G10L19/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5006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互联网 软件设计 基础 调频 立体声 编码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互联网软件设计为基础的调频立体声编码器,包括立体声发射器、多路转换器电路、单芯片、复合信号和开关编码电路,所述立体声发射器连接有信号衰减电路,所述信号衰减电路连接有预加重电路,所述预加重电路连接有限幅电路,所述限幅电路连接有低通滤波电路,所述低通滤波电路连接有多路转换器电路,所述多路转换器电路连接有单芯片,所述复合信号通过合成信号传送至开关编码电路,所述复合电路与RPF连接,所述RPF分离出19KHZ传送至二倍频,以互联网软件设计为基础的调频立体声编码器,立体声发射器可以将计算机声卡、CD和MP3等音频信号进行立体声编码,采用单芯片,可以实现高效能和低成本,比较适用于无线音频适配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软件领域,具体是一种以互联网软件设计为基础的调频立体声编码器。
背景技术
随着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集成度日益提高,而且在集成电路内好可以很多特殊的电路来满足各种需求,尽管30dB以上的分离度已经具有较好的立体感,但人们仍不断在从技术上努力改善这一指标,使整个音频阶段都具有更高的水平,以保证声像的稳定,立体声编码器将左、右两个传声器输出并经过放大后L、R信号变换成主信道信号、辅道信号对副载波38khz进行抑制载波调幅后形成和产生导频信号,并将三种信号在一起 构成基带信号,传统的采用矩阵型,它的分离度指标不高,分离度太差,对于立体声将会失去立体感。
一种以互联网软件设计为基础的调频立体声编码器的出现可以将音频信号进行立体声编码,使高频噪音最小,立体声有很大的立体感。但是传统阶段的立体声编码器存在不足之处,例如分离度指标不高,分离度太差,对于立体声将会失去立体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互联网软件设计为基础的调频立体声编码器,以解决传统技术中分离度指标不高,分离度太差,对于立体声将会失去立体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以互联网软件设计为基础的调频立体声编码器,包括立体声发射器、信号衰减电路、限幅电路、多路转换器电路、单芯片、复合信号和开关编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声发射器连接有信号衰减电路,所述信号衰减电路连接有预加重电路,所述预加重电路连接有限幅电路,所述限幅电路连接有低通滤波电路,所述低通滤波电路连接有多路转换器电路,所述多路转换器电路连接有单芯片,所述单芯片和CLE连接,所述复合信号通过合成信号传送至开关编码电路,所述复合电路与RPF连接,所述RPF分离出19KHZ传送至二倍频,所述二倍频将38KHZ传送至开关编码电路,所述开关编码电路与调制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复合信号占用20HZ-15HZ的频率范围。
优选的,所述音频信号经过开关编码电路调制后与19HZ用为频信信号混合,经过三极管隔离后进入调制器。
优选的,所述调制器输出频率,调节RW1使频率为75HZ/10HZ即可。
优选的,所述复合信号调节R7高频噪音减小,电路中R6、R7是单芯片的13、14脚中的外部元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设置有立体声发射器,可以将计算机声卡、CD和MP3等音频信号进行立体声编码,采用单芯片,可以实现高效能和低成本,比较适用于无线音频适配器,信号衰减电路可以防止输入信号幅度过大,可以通过外部控制端选择不同的衰减级别,预加重电路可以提高系统的信噪比,预加重时间常数,限幅电路具有限制防止信号过调,低通滤波电路可以控制输入信号的频率在20HZ-15KHZ之内,从而可以提高信噪比,多路转换器电路可以实现开关方式立体声编码,使产生和副载波信号严格同相位的导频信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编码器电路框图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开关编码电路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市睿亿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未经柳州市睿亿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30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