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的圆形玻璃磨边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32521.7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74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明;陈杰;李建强;王泽平;蔡克军;焦志昌;邵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湖市华瑞玻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9/10 | 分类号: | B24B9/10;B24B41/06;B24B55/06;B24B41/02;B24B47/12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李伊飏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顶架 磨边 圆形玻璃 玻璃固定板 玻璃碎屑 打磨盘 底端 打磨 驱动器 吸尘器 驱动器转轴 液压升降杆 表面开设 表面镶嵌 玻璃生产 机壳顶端 机壳内部 卡扣连接 通风管道 限位滑槽 支柱顶端 收集腔 推拉杆 吸尘槽 便利 吸入 标尺 镶嵌 刻画 玻璃 移动 健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的圆形玻璃磨边装置,包括机壳、支柱和顶架,所述支柱位于机壳与顶架之间,所述顶架位于支柱顶端,所述顶架底端表面镶嵌有驱动器,所述顶架底端设有一号玻璃固定板,且一号玻璃固定板与驱动器转轴之间卡扣连接,所述机壳内部镶嵌有液压升降杆。本发明便利于通过移动推拉杆,根据限位滑槽表面刻画的距离标尺来调节打磨盘的位置,使打磨盘与圆形玻璃边相互接触,确定磨边深度,通过吸尘器,便利于将打磨产生的玻璃碎屑由机壳顶端表面开设的吸尘槽通过通风管道吸入收集腔内部,可有效的改善玻璃生产磨边的工作环境,避免打磨玻璃产生的玻璃碎屑对操作者健康产生危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玻璃生产加工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高效的圆形玻璃磨边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玻璃的使用范围很广泛,例如作为装饰材料、透光材料等等,玻璃在加工生产时必须经过加工,尤其是要进行磨边加工,防止玻璃的尖锐边角划伤,同时更为美观。
现有的玻璃磨边机,在对一些圆形的玻璃进行打磨时一般是采用将玻璃固定在工作台上,人工使用打磨工具对其进行打磨,这样可以完成磨边的工作,但是工作效率较低,工人劳动强度较大,同时磨边产生的粉尘对人体有伤。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高效的圆形玻璃磨边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的圆形玻璃磨边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效的圆形玻璃磨边装置,包括机壳、支柱和顶架,所述支柱位于机壳与顶架之间,所述顶架位于支柱顶端,所述顶架底端表面镶嵌有驱动器,所述顶架底端设有一号玻璃固定板,且一号玻璃固定板与驱动器转轴之间卡扣连接,所述机壳内部镶嵌有液压升降杆,所述液压升降杆顶端焊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顶端卡扣连接有二号玻璃固定板,所述顶架底端表面开设有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内滑扣连接有限位滑块,所述限位滑块内部镶嵌有私服电机,所述私服电机驱动轴卡扣连接有打磨盘,且打磨盘位于一号玻璃固定板一侧底端。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滑块一侧焊接有推拉杆。
进一步地,所述一号玻璃固定板和二号玻璃固定板表面均卡扣连接有防滑限位垫。
进一步地,所述机壳内部开设有收集腔,所述收集腔底端镶嵌有吸尘器,且吸尘器吸尘口位于收集腔内部,所述机壳顶端表面开设有吸尘槽,所述吸尘槽与收集腔之间设有通风管道。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滑槽表面刻画有距离标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该种高效的圆形玻璃磨边装置通过设置的一号玻璃固定板、二号玻璃固定板和防滑限位垫,便利于通过一号玻璃固定板与二号玻璃固定板对圆形玻璃进行固定,同时通过一号玻璃固定板与二号玻璃固定板表面卡扣连接的防滑限位垫可对圆形玻璃进行保护,避免圆形玻璃在磨边的过程中损伤到玻璃表面。
2、该种高效的圆形玻璃磨边装置通过设置的推拉杆,和限位滑槽表面刻画的距离标尺,便利于通过移动推拉杆,根据限位滑槽表面刻画的距离标尺来调节打磨盘的位置,使打磨盘与圆形玻璃边相互接触,确定磨边深度。
3、该种高效的圆形玻璃磨边装置通过设置的通过吸尘器,便利于将打磨产生的玻璃碎屑由机壳顶端表面开设的吸尘槽通过通风管道吸入收集腔内部,可有效的改善玻璃生产磨边的工作环境,避免打磨玻璃产生的玻璃碎屑对操作者健康产生危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高效的圆形玻璃磨边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高效的圆形玻璃磨边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湖市华瑞玻璃有限公司,未经平湖市华瑞玻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25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