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隔声结构体及降噪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26686.3 | 申请日: | 201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6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赵才友;王平;杨鹏;徐鸿;代劲松;曾庆华;邢梦婷;王刘翀;李祥;陈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8/00 | 分类号: | E01F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李双艳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体 隔声 第二元件 第一元件 降噪 预设 第二表面 声源 声波 第一表面 方向周期性 表面延伸 交通领域 声屏障 密贴 延伸 | ||
1.一种隔声结构体,用于声源进行降噪,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结构体具有沿预设方向周期性分布的多个阻声单元,所述阻声单元具有在所述预设方向的预设厚度d,所述阻声单元包括:
由第一表面至第二表面延伸而成的第一元件,在所述预设方向所述第一元件具有由所述第一表面至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厚度d1,所述声源产生的声波在所述第一元件中的声速为c1;
由第三表面至第四表面延伸而成的第二元件,在所述预设方向所述第二元件具有由所述第三表面至所述第四表面的第二厚度d2,所述声源产生的声波在所述第二元件中的声速为c2;
所述第二元件以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一元件的所述第二表面密贴布置;
所述阻声单元的所述预设厚度满足:d=d1+d2,且d1/c1=d2/c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声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元件是由固体材料制作而成,所述第二元件为空气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声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材料包括混凝土、复合玻璃、铝材、聚碳酸酯、钢、铸铁、铜中的任一种,优选地,所述第一元件是平面板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声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元件的密度为2000~11000kg/m3,优选地,所述第一元件的密度为2200~10000kg/m3,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元件的密度为3000~8000kg/m3,最优选地,所述第一元件的密度为4500~6300kg/m3。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隔声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声源产生的声波在所述第一元件中的声速c1为500~7500m/s,优选为1000~7000m/s,更优选为2500~6500m/s,最优选为4000~5000m/s。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声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阻声单元中,所述第一元件的厚度为所述预设厚度与填充率t的乘积,且t满足0.1≤t<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声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元件的密度在5000Kg/m3,所述声源产生的声波在所述第一元件中的声速为2000m/s,填充率t=0.5,优选地,所述第一厚度为51.3mm,所述第二厚度为8.7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声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隔声结构中,邻近所述声源的所述阻声单元的所述第一元件面且面向所述声源的一侧设置有吸声材料,优选地,所述吸声材料包括泡沫陶瓷、矿物棉、吸声玻璃中的任一种,更优选地,所述吸声材料的厚度为10~30毫米。
9.一种降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邻近噪音源设置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隔声结构体,且所述隔声结构体以所述第一元件面向所述噪音源的方式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降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设置所述隔声结构体之前,邻近噪音源设置基础,并将所述隔声结构体中的所述多个阻声单元被固定于所述基础;
优选地,所述阻声单元以至少所述第一元件可以移除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基础;
更优选地,所述降噪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阻声单元的与所述基础相对的一侧设置顶层结构,所述阻声单元被局域地限制于由所述顶层结构和所述基础限定的空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南交通大学;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2668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铁路高架桥防风阻沙板
- 下一篇:一种道路景观声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