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力线缆用防雷电报警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25330.8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71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华易奥沃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29/08 | 分类号: | G01R29/08;H01T19/04 |
代理公司: | 西安众星蓝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34 | 代理人: | 马凤云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箱 报警装置 防雷电 避雷针 大气电场 电力线缆 环境参数 雷电预警 主体内部 采样器 承载板 放电器 监控仪 雷电 大气电场仪 表面设置 电性连接 通信机构 主体顶部 控制器 蜂鸣器 散热槽 输出端 输入端 智能化 线缆 箱门 调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线缆用防雷电报警装置,包括电缆箱主体,所述电缆箱主体左右两端安装有箱门,所述电缆箱主体顶部表面设置有基座,所述电缆箱主体内部安装有监控仪,且监控仪两侧开设有散热槽,所述电缆箱主体内部固定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下方设置有雷电预警器,所述电缆箱主体内底部安装有线缆调试箱,所述尖端放电器的输出端与大气电场仪的输入端之间通过电性连接,所述大气电场仪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雷电环境参数采样器和通信机构与控制器相连接。本发明通过设置有尖端放电器、避雷针、蜂鸣器、雷电预警器、大气电场仪和雷电环境参数采样器,解决了目前防雷电报警装置无法有效增加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智能化程度较低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线缆保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力线缆用防雷电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电缆是用于传输和分配电能的电缆,电力电缆常用于城市地下电网、发电站引出线路、工矿企业内部供电及过江海水下输电线。在电力线路中,电缆所占比重正逐渐增加。电力电缆是在电力系统的主干线路中用以传输和分配大功率电能的电缆产品,包括1-500KV以及以上各种电压等级,各种绝缘的电力电缆。电力电缆的使用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1879年,美国发明家T.A.爱迪生在铜棒上包绕黄麻并将其穿入铁管内,然后填充沥青混合物制成电缆。他将此电缆敷设于纽约,开创了地下输电。次年,英国人卡伦德发明沥青浸渍纸绝缘电力电缆。1889年,英国人S.Z.费兰梯在伦敦与德特福德之间敷设了10千伏油浸纸绝缘电缆。1908年,英国建成20千伏电缆网。电力电缆得到越来越广的应用。1911年,德国敷设成60千伏高压电缆,开始了高压电缆的发展。1913年,德国人M.霍希施泰特研制成分相屏蔽电缆,改善了电缆内部电场分布,消除了绝缘表面的正切应力,成为电力电缆发展中的里程碑。1952年,瑞典在北部发电厂敷设了380千伏超高压电缆,实现了超高压电缆的应用。到80年代已制成1100千伏、1200千伏的特高压电力电缆。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力线缆用防雷电报警装置,解决了目前防雷电报警装置无法有效增加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智能化程度较低等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线缆用防雷电报警装置,包括电缆箱主体,所述电缆箱主体左右两端安装有箱门,且电缆箱主体外侧包裹有绝缘外壳,所述电缆箱主体顶部表面设置有基座,且的一侧安装有大气电场仪,所述基座上安装有尖端放电器,且尖端放电器上固定有避雷针,所述电缆箱主体内部安装有监控仪,且监控仪两侧开设有散热槽,所述电缆箱主体内部固定有承载板,且承载板上安装有蜂鸣器,所述承载板下方设置有雷电预警器,且雷电预警器的一侧设置有电力开关闸,所述电缆箱主体内底部安装有线缆调试箱,且线缆调试箱下方设置有底座,所述尖端放电器的输出端与大气电场仪的输入端之间通过电性连接,所述大气电场仪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雷电环境参数采样器和通信机构与控制器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监控仪的下方位置对应处安装有声光报警器,且声光报警器设有两个。
优选的,所述大气电场仪与电场测量判别机构之间通过信号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场测量判别机构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之间为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蜂鸣器的输入端之间通过电性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力线缆用防雷电报警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华易奥沃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华易奥沃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253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