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户配对方法和接入点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24499.1 | 申请日: | 201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218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杨博;杨超;陈鹏;袁方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06 | 分类号: | H04B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户 配对 方法 接入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配对方法和接入点,涉及通信领域,能够提升分布式小角度天线的WLAN系统中的MU‑MIMO传输效率。其方法为:接入点AP根据至少两个站点STA发送的上行信号确定至少两个STA在分布式小角度天线的覆盖区域中所属的子区域;AP根据至少两个STA的业务信息、所属的子区域以及信道测量开销,对至少两个STA进行配对。本申请实施例可用于WLAN产品中的MU‑MIMO传输进行用户配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户配对方法和接入点。
背景技术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是一种工作在非授权频段,即工业/科学/医学频段(Industrial Scientific Medical,ISM)频段上的无线通信技术。由于其规划简单、安装便捷、易于扩展和空口速率高峰特点,WLAN逐渐成为企业园区无线化趋势下的主要技术。然而,由于WLAN的空口接入技术采用了基于载波侦听/冲突避免(Carrier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CSMA/CA)的竞争机制,所有的节点都需要通过竞争的方式来获取信道的使用权,并独占信道一段时间,这样会导致信道的利用效率低。
针对这一问题,在802.11ac协议中提出了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User-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U-MIMO)的概念,对于实际应用中仅有1-2根天线的终端而言,能够更高地利用空间复用增益,提升WLAN网络的有效速率。另一方面,在高密覆盖应用场景中,如高密办公区、体育场馆和会展中心等,为了满足大量用户的接入和数据传输需求,需要布放更多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但是这样往往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同频干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业界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使用分布式小角度天线,能够保证覆盖的同时,提升本基本服务集(Basic Service Set,BSS)覆盖范围的信道强度,抑制旁瓣干扰,减少泄露到其他BSS的信号功率,提升单用户传输下的整网性能。然而由于分布式小角度天线改变了AP的拓扑,如图1所示,且相比于传统的集中式全向天线而言也改变了终端设备与AP之间的信道。现有的WLAN产品中的MU用户配对算法基于集中式全向天线设计,因此下行MU-MIMO用户配对算法没有考虑用户的信道状态,仅仅根据用户下行业务信息,例如业务的优先级、数据量以及调制编码策略(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等进行用户配对。当AP使用分布式小角度天线时,AP的每个天线之间的信道差异明显,如果不考虑AP的不同天线之间的信道差异,在分布式小角度天线的WLAN系统中的MU-MIMO传输性能并不理想,传输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配对方法和接入点,能够提升分布式小角度天线的WLAN系统中的MU-MIMO传输效率。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户配对方法,包括:接入点AP根据至少两个站点STA发送的上行信号确定至少两个STA在分布式小角度天线的覆盖区域中所属的子区域;AP根据至少两个STA的业务信息、所属的子区域以及信道测量开销,对至少两个STA进行配对。本申请利用分布式小角度天线的覆盖特征,将用户所在的位置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子区域,这样可以根据不同子区域内反映的信道特征进行MU-MIMO的用户配对,极大了降低了信道计算的复杂度,提升分布式小角度天线的WLAN系统中的MU-MIMO传输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接入点AP根据至少两个站点STA发送的上行信号确定至少两个STA在分布式小角度天线分布式小角度天线覆盖下所属的子区域之前,该方法还包括:AP根据分布式小角度天线的方向图对分布式小角度天线的覆盖区域划分子区域。分布式小角度天线的各个子板覆盖的区域可以看做一个子区域,进一步地,还可以将各个子板覆盖的区域的重合情况将各个子板对应子区域分类。位于不同的子区域用户的信道相关性低,可以利用不同子区域的用户进行配对,提升整网的传输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244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天线系统及预编码方法
- 下一篇:信道探测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