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网络数据包多层协议识别的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22465.9 | 申请日: | 201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44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蔡晓华;陶飞;杨光辉;贺晓麟;王涛;周育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天旦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12/26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庄文莉 |
地址: | 20012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网络 数据包 多层 协议 识别 系统 方法 | ||
1.一种网络数据包多层协议识别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输入模块:从数据来源中读取数据包,剥离已知的下层协议,提取未知的负载,输出若干个数据包,每个输出的数据包包含未知的负载和下层协议的已知元信息;
分析模块:从所述数据输入模块的输出中提取连续数据块,对每个连续数据块分片执行协议检测,根据协议检测结果统计协议相邻概率;
所述分析模块执行包括:
步骤2、对于每个连续数据块执行如下操作:
步骤2.1、切分连续数据块为固定大小的数据分片,每个数据分片调用数据片段协议检测子模块执行协议检测,产生包含若干个分类的分类序列;
步骤2.2、在分类序列的头部插入一个特殊分类P0,特殊分类P0表示上层已知的分类,产生分类序列[P0,P1,P2];
步骤3、统计和生成协议相邻关系矩阵,步骤如下:
步骤3.1、用所有不同分类建立M*M的矩阵,M为所有不同分类的数目,初始矩阵化所有值为0;
步骤3.2、根据每个数据分片执行协议检测得到的结果,对分类序列中每两个相邻的分类在矩阵对应处的值加1,若检测结果为P1,P2,则矩阵P1,P2处的值加1,若检测结果为P0,P1,P2,则矩阵P0,P1以及P1,P2处的值加1;
步骤4、将矩阵转换成图,图的节点对应协议,边的权重对应矩阵中的值,图的根节点为所述特殊分类P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数据包多层协议识别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查询模块:提供用户界面,根据用户输入的查询要求执行查询算法,输出查询结果。
3.一种网络数据包多层协议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输入步骤:从数据来源中读取数据包,剥离已知的下层协议,提取未知的负载,输出若干个数据包,每个输出的数据包包含未知的负载和下层协议的已知元信息;
分析步骤:从数据输入步骤的输出中提取连续数据块,对每个连续数据块分片执行协议检测,根据协议检测结果统计协议相邻概率;
所述分析步骤包括:
步骤2、对于每个连续数据块执行如下操作:
步骤2.1、切分连续数据块为固定大小的数据分片,每个数据分片调用数据片段协议检测子模块执行协议检测,产生包含若干个分类的分类序列;
步骤2.2、在分类序列的头部插入一个特殊分类P0,特殊分类P0表示上层已知的分类,产生分类序列[P0,P1,P2];
步骤3、统计和生成协议相邻关系矩阵,步骤如下:
步骤3.1、用所有不同分类建立M*M的矩阵,M为所有不同分类的数目,初始矩阵化所有值为0;
步骤3.2、根据每个数据分片执行协议检测得到的结果,对分类序列中每两个相邻的分类在矩阵对应处的值加1,若检测结果为P1,P2,则矩阵P1,P2处的值加1,若检测结果为P0,P1,P2,则矩阵P0,P1以及P1,P2处的值加1;
步骤4、将矩阵转换成图,图的节点对应协议,边的权重对应矩阵中的值,图的根节点为所述特殊分类P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网络数据包多层协议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查询步骤:提供用户界面,根据用户输入的查询要求执行查询算法,输出查询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天旦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天旦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2246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