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22079.X | 申请日: | 201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8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孙运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大富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bim 复杂 共享 空间 装配 建筑 装饰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施工作业的场所称为“建筑施工现场”或叫“施工现场”,也叫工地。
然而现有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在施工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因素,现有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是通过平面图交换意见,虽然在讨论阶段获得了共识,但实际执行时会经常出现认知不一的情形,实际施工完成后若不符合使用者需求,又得重新施作,增加了工程量;现有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是通过工程师进行建筑、结构及各系统机电图之汇整,工作量庞大且复杂,较容易造成疏漏及人为判断的错误,最后结果就是现场施工再做弹性调整,浪费了时间,降低了效率,还增加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在施工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因素,现有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是通过平面图交换意见,虽然在讨论阶段获得了共识,但实际执行时会经常出现认知不一的情形,实际施工完成后若不符合使用者需求,又得重新施作,增加了工程量;现有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是通过工程师进行建筑、结构及各系统机电图之汇整,工作量庞大且复杂,较容易造成疏漏及人为判断的错误,最后结果就是现场施工再做弹性调整,浪费了时间,降低了效率,还增加了成本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如下:
步骤一:预制构建模型,模拟工厂加工的方式通过装配式建筑BIM构件库的建立,增加BIM虚拟构件的数量、种类和规格,逐步构建标准化预制构件库,形成BIM生产模拟动画、流程图、说明图等辅助培训的材料;
步骤二:构件拆分,确定好装配式建筑的技术路线和产业化目标,在方案设计阶段根据既定目标依据构件拆分原则进行方案创作;
步骤三:协同设计,对建筑的材料信息、工艺设备信息、成本信息等进行数据分析,运用CFD软件分析模拟出建筑物周围行人区10-150cm距离处的1≤风速≤5m/s,1≤冬季建筑物前后压差≤5Pa,1≤夏季建筑前后压差5Pa;
步骤四:施工现场模拟,将施工进度计划写入BIM信息模型,将空间信息与时间信息整合在一个可视的4D模型中,提前预知本项目主要施工的控制方法、施工安排是否均衡,总体计划、场地布置是否合理,工序是否正确,并进行及时优化;
步骤五:施工安装以及模拟碰撞检测,虚拟建造获知装配式建筑的组装,以及对构成预制构件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碰撞检测,地暖管与电器管线潜在的交错碰撞等问题进行修正;
步骤六:节点模拟,施工模拟对复杂部位和关键施工节点进行提前预演;
步骤七:信息集成,将最终BIM模型导入到工厂生产总控系统中,工厂总控系统根据生产计划将构件信息定时定向发送到工厂生产线相关控制机器当中,方案阶段与生产工厂进行对接;
步骤八:现场施工管理,根据施工计划完成施工,各方可在三维模型中查看项目实施进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模拟百分比:运用CFD软件分析模拟出建筑物周围行人区10-150cm距离处的1≤风速≤5m/s,1≤冬季建筑物前后压差≤5Pa,1≤夏季建筑前后压差≤5Pa。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二中,根据构件族库以及拆分逻辑关系,对最终设计进行装配式建筑的智能拆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施工完成后,对项目进行维护和管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施工方可在模型当中查看项目生命周期的信息,并对需要修正的构件进行修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有助于服务于设计、建设、运维、拆除的全生命周期,可以数字化虚拟,信息化描述各种系统要素,实现信息化协同设计、可视化装配,工程量信息的交互和节点连接模拟及检验等全新运用,整合建筑全产业链,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信息化集成;
(2)有助于确定空间使用需求,减少设计变更次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大富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大富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220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