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BIM的塔吊布置比选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18761.1 | 申请日: | 201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97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夏静平;李琰;潘峰;王孙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B66C1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塔吊 起吊 施工成本 施工工期 使用费用 自动排列 防碰撞 爬升 比对 选型 检测 覆盖 检查 管理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塔吊布置比选方法及系统,本发明根据待起吊的构件的重量、塔吊的工作半径、单次最大起吊重量和使用费用,选择2个以上塔吊,所述选择的塔吊的单次最大起吊重量大于各待起吊的构件中的最大重量自动排列可选用塔吊,实现初步的塔吊选型比对;之后通过断所述BIM现场布置模型中的各塔吊的工作半径是否有重叠,检测塔吊防碰撞及塔吊覆盖范围布置是否合理,检查塔吊阶段性爬升是否会出现塔吊互相碰撞,若有重叠,在所述BIM现场布置模型中显示塔吊相互碰撞的信息,实现塔吊的可靠选择和现场布置,使管理人员能够轻易的明确塔吊布置方案,选用合理的塔吊布置,减少不必要的施工成本和施工工期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塔吊布置比选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BIM是Building Infortion Modeling的简称,该技术自2002年起在北美推广之后,风靡全球;它的主线动摇了传统意义上的二维CAD图纸时代,该技术颠覆性地将建筑项目所有相关信息都整合到三维可视化模型之中,而项目各参与方在项目的各个阶段在特定平台上对该模型进行交互式管理和完善,实现了各环节的无缝交接和各方的实时信息共享;利用BIM技术可以提高效率、减少重复和无效劳动、提升精细化程度,降低能耗。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关系到投标或施工项目的经济效益。由于每个施工项目的地理位置、工程形式、现场工况和施工过程等均不相同,塔吊的选型和钢结构构件分段方案的确定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IM的塔吊布置比选方法,能够解决塔吊选择难度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BIM的塔吊布置比选方法,包括:
获取各个待起吊的构件的重量;
获取塔吊的工作半径、单次最大起吊重量和使用费用;
根据待起吊的构件的重量、塔吊的工作半径、单次最大起吊重量和使用费用,选择2个以上塔吊,所述选择的塔吊的单次最大起吊重量大于各待起吊的构件中的最大重量;
生成所述选择的2个以上塔吊的BIM现场布置模型;
判断所述BIM现场布置模型中的各塔吊的工作半径是否有重叠,
若有,在所述BIM现场布置模型中显示塔吊相互碰撞的信息。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根据待起吊的构件的重量、塔吊的工作半径、单次最大起吊重量和使用费用,选择2个以上塔吊,所述选择的塔吊的单次最大起吊重量大于各待起吊的构件中的最大重量,包括:
获取施工工期;
根据待起吊的构件的重量、塔吊的工作半径、单次最大起吊重量和使用费用,获取单次最大起吊重量大于所述待起吊的构件中最大重量的塔吊;
若所述施工工期小于预设阈值,在获取到的塔吊中选择单次最大起吊重量为最大的2个以上塔吊;
若所述施工工期小于预设阈值,在获取到的塔吊中选择所述使用费用为最低的2个以上塔吊。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判断所述BIM现场布置模型中的各塔吊的工作半径是否有重叠之前,还包括:
检查所述BIM现场布置模型中的所有塔吊的工作半径所覆盖的施工现场范围是否达到施工范围预设阈值,
若否,对所述BIM现场布置模型中的塔吊布置位置进行调整,直至所述BIM现场布置模型中的所有塔吊的工作半径所覆盖的施工现场范围达到所述施工范围预设阈值。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在所述BIM现场布置模型显示塔吊相互碰撞的信息之后,还包括:
显示各塔吊在同一时间在不同高度工作的警示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187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