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精密磨床磨头体的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11730.3 | 申请日: | 201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45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杨佐伦;黄晓东;张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川磨岷机联合数控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D18/00 | 分类号: | B24D18/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李小金 |
地址: | 623000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密 磨床 磨头体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精密磨床磨头体的加工工艺,涉及磨头体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检查坯件‑一次退火‑喷丸‑打磨‑划线‑粗刨左右导轨‑粗镗端面及内孔‑二次退火‑清砂‑底漆‑划线‑半精刨左右导轨‑半精镗端面及内孔‑振动时效‑探伤‑精刨左右导轨‑镗端面及内孔‑磨导轨‑镗钻‑精镗‑钻孔‑全检‑油漆‑入库,本发明提高了产品质量,使磨头体精度达到精密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磨头体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精密磨床磨头体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磨床设备的磨头体,特别是磨床磨头体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内孔变形大,前后内孔同心度变形严重,造成产品精度不稳定。经过多年查找原因发现由于制造工艺设计不完善,比如:有时为了节约成本,铸件没有二次时效处理,热处理工艺设计不科学,只退火、不振动的工艺步骤。磨头体在使用过程由于受冲击、振动,温度,高速旋转产生高温、振动,造成前后内孔疲劳变形,因此产品质量就达不到精密级的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磨床磨头体使用产生振动、前后内孔疲劳变形,造成产品质量差、产品精度达不到精密级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精密磨床磨头体的加工工艺。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精密磨床磨头体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检查坯件-一次退火-喷丸-打磨-划线-粗刨左右导轨-粗镗端面及内孔-二次退火-清砂-底漆-划线-半精刨左右导轨-半精镗端面及内孔-振动时效-探伤-精刨左右导轨-镗端面及内孔-磨导轨-镗钻-精镗-钻孔-全检-油漆-入库。
作为优选,所述精镗步骤中,磨头体内孔轴承精度与轴承内孔相配合过盈0mm-0.003mm精密级。
作为优选,所述精镗步骤中,磨头体内孔轴承精度与轴承内孔不圆度为0mm-0.002mm。
作为优选,所述所述精镗步骤中,磨头体内孔轴承精度与轴承内孔粗糙度≥0.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磨头体在精密万能镗床上加工两端及内孔轴承精度,要求磨头体内孔轴承精度与轴承内孔相配合过盈0-0.003mm精密级,不圆度为0-0.002mm,粗糙度0.8以上。提高了磨头体质量的稳定性,保证了产品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磨头体经过一次退火处理,经过粗铣、镗后。二次热处理,再经过半精加工后,磨头体放在振动时效器上进行人工时效去应力处理,经无损探伤检查后,磨头体的机械物理组织提高98%以上。保证了磨头体质量大大提高抗冲击、抗应力、抗疲劳变形的稳定性。提高了产品质量,磨头体精度达到精密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磨床磨头体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磨床磨头体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磨头体导轨,2-第一基准孔,3-定子孔,4-过孔,5-第二基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精密磨床磨头体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检查:查工件砂眼、气孔、裂纹等铸造缺陷,使用设备目视;
退火:工件平放在炉台上,随炉加温至580-620℃,保温4-5
小时,随电炉缓冷至200℃以下出炉。使用设备退火炉;
喷丸:清除工件夹砂、肉瘤、夹渣等铸造缺陷,设备喷丸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川磨岷机联合数控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川磨岷机联合数控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117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