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升降浮式一体柔性网箱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09040.4 | 申请日: | 201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64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谌志新;薛钊;谭永明;林礼群;江涛;王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发展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K61/60 | 分类号: | A01K61/60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王一琦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升降 一体 柔性 网箱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升降浮式一体柔性网箱,包括上浮架组件;上浮架组件为圆形或多边形的刚性结构,并通过浮体漂浮在水面之上;上浮架组件上不同位置设置多个自动升降装置,自动升降装置包括安装支架、安装支架上设有绞车轮、电机,绞车轮上缠绕设置拉绳,电机的输出轴与绞车轮同轴连接;拉绳下端与连接绳索连接,连接绳索与围网固定连接,围网为柔性结构;围网与下支撑组件固定连接,下支撑组件下部与锚连接,锚沉入水体底部。本发明采用自动升降浮式柔性网箱,一方面可以缓冲海浪的刚性冲击,另方面通过围网升降可以解决恶劣海况对养殖带来的灾害,同时降低网箱制作成本,机械自动化升降解决深海超大型柔性网箱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升降浮式一体柔性网箱,属于升降式养殖网箱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大型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形式多种多样,是近年来国际上发展迅速的新型网箱养殖技术,一般由海底固定、网箱框架、高强度网箱、水下监控、自动投饵、自动收鱼等设施组成。
深水网箱养殖按其工作方式可分浮式、升降式、沉下式三种。浮式网箱:一般设置于水质良好,水深15m以上,流速小于1m/s海浪最高在5m左右的半开放海区,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养殖方式。升降式网箱:平常时候浮于海面,在养殖海区环境恶劣时沉于水下8-10m,能抵御10m以上的海浪,可设置在较开放海区,水深要求20m以上。沉下式网箱:可设置在完全开放海区,不拒任何风浪,但价格昂贵,自动化程度高,配套设施要求齐全。
现有的升降式网箱存在以下问题:一、整体为刚性结构,通过浮体充气量的调节来调节网箱的升降,而深海网箱目前趋向于大型化,需要高强度以满足抵抗大风的要求,因此对网箱的强度要求很高,导致网箱的成本较高;然而,由于养殖风险较高,设备成本高进一步加大了养殖的风险,对于养殖户的经济风险影响较大。二、网箱升降的调节不方便,自动化程度较低,不利于规模化的养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升降浮式一体柔性网箱,结合了分浮式、升降式、沉下式三种方式的优点,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升降浮式一体柔性网箱,包括上浮架组件2;上浮架组件2为圆形或多边形的刚性结构,并通过浮体漂浮在水面之上;所述上浮架组件2上不同位置设置多个自动升降装置1,所述自动升降装置1包括安装支架11、安装支架11上设有绞车轮7、电机10,绞车轮7上缠绕设置拉绳12,电机10的输出轴与绞车轮7同轴连接;所述拉绳12下端与连接绳索3连接,连接绳索与围网4固定连接,围网4为柔性结构;所述围网4与下支撑组件固定连接,所述下支撑组件下部与锚连接,所述锚沉入水体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下支撑组件包括多根边框杆件,各边框杆件围成的形状与上浮架组件2的形状相对应,下支撑组件径向上还设有多个支撑杆19,支撑杆19中部设有用于与锚连接的管扣,各边框杆件还通过配重绳索17与配重块18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围网4为封闭结构,上端面可开启。
进一步的,所述拉绳12下端与下滚轮13连接,所述下滚轮13上的下滚轮轴14与连接绳索3固定连接;下滚动轮13通过下滚轮轴14还与下支撑组件连接,定位拉绳的下端。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升降装置1还包括轴承装置6,所述轴承装置6于绞车轮7同轴装配,并对绞车轮7进行支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网箱为柔性结构,质轻,易于实现大型化的同时控制成本;
2)非刚性结构的网箱的柔性较好,有利于抵御风浪;
3)在高养殖风险的环境下,通过降低设备成本来降低养殖户的经济风险;
4)网箱升降调节十分方便,自动化程度较高,有利于规模化养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发展中心,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发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090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