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针对供电区域的雷电探测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07434.6 | 申请日: | 201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270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李邦峂;吴天杰;赵凤德;苏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琼海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G01R29/08 | 分类号: | G01R29/0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571400 海***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对 供电 区域 雷电 探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供电区域的雷电探测方法,为:在供电区域内和/或其周边设置局域性雷电射频传感器而探测雷电辐射出的甚低频信号和甚高频信号并确定雷电的放射峰值时刻和首次回击峰值时刻,在放射峰值时刻取样局域性雷电射频传感器所在位置的磁场南北分量、磁场东西分量、垂直电场分量,在首次回击峰值时刻再次取样垂直电场分量;判断雷电发生的方位;计算局域性雷电射频传感器所在位置在首次回击峰值时刻的垂直电场分量与在放射峰值时刻的垂直电场分量的比率,从而计算雷电发生位置与局域性雷电射频传感器所在位置的相对距离。本发明能够相对更加准确地对雷电进行探测,可以获得精度更好的雷电数据,探测过程简化易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供电区域的雷电探测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全球气候变化趋势明显,极端气候增多,雷电活动比以往更加频繁剧烈。据统计,近十年全球范围内雷电活动增加了12.9%。雷电伴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一直是危害电网安全,造成局部或较大范围停电的重大自然因素。每年美国约30%停电事故,欧洲地区一半以上电网扰动及停电事故由雷电导致。而在我国,不同地区约有40%-70%的电网事故与雷电相关。在一些多雷地区,雷击是导致10kV及以上线路跳闸,造成用户失电主要因素。
“智能电网”建设作为一项基本的国家战略举措,近年来正不断深入。智能电网的发展并非意味着电网将足够先进可靠而可以忽略雷电这一因素的影响。而事实上由于新能源大量接入、分布式电源的双向潮流、电网结构复杂化等因素,在负荷高峰等极端条件下,雷电仍有可能造成局部或较大范围停电,并成为触发电网事故级联效应的重大因素。智能电网在雷电气候下的稳定运行取决于是否能够采用更加可靠、灵活的电网防雷措施,以保障其安全稳定。而对雷电进行准确的探测则是防雷的基础。
在日益极端化的雷电气候下,智能电网以及某些可靠率要求较高的特殊供电区域,仍需要更加可靠、灵活的电网防雷措施,保障其安全稳定。同时也需要精确、高效的预警系统为新兴的防雷模式提供可靠的数据源,在绿色智能电网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提供有力保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准确探测雷电,从而为防雷提供支持、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针对供电区域的雷电探测方法和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针对供电区域的雷电探测方法,用于对指定供电区域进行雷电探测,所述针对供电区域的雷电探测方法为:
在所述供电区域内和/或其周边设置局域性雷电射频传感器,通过所述局域性雷电射频传感器分别探测雷电辐射出的甚低频信号和甚高频信号并确定雷电的放射峰值时刻和首次回击峰值时刻,在所述放射峰值时刻取样所述局域性雷电射频传感器所在位置的磁场南北分量、磁场东西分量、垂直电场分量,在所述首次回击峰值时刻再次取样所述局域性雷电射频传感器所在位置的垂直电场分量;
利用所述局域性雷电射频传感器所在位置的磁场南北分量、磁场东西分量判断雷电发生的方位;
计算所述局域性雷电射频传感器所在位置在所述首次回击峰值时刻的垂直电场分量与在所述放射峰值时刻的垂直电场分量的比率,并根据所述比率以及所述比率与雷电传输范围的反比关系计算雷电发生位置与所述局域性雷电射频传感器所在位置的相对距离。
优选的,所述局域性雷电射频传感器包括三路信号接收通道。
优选的,预设一设定域μ,在所述设定域μ内取样所述局域性雷电射频传感器所在位置在所述首次回击峰值时刻的垂直电场分量。
优选的,所述局域性雷电射频传感器的探测范围直径为200-300km。
优选的,在所述供电区域内或其周边设置若干个联网的所述局域性雷电射频传感器。
一种针对供电区域的雷电探测装置,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琼海供电局,未经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琼海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074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