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电机余热利用调节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07273.0 | 申请日: | 201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0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高小燕;黄宇斌;黄袆林;王淞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奥泛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18 | 分类号: | F16K31/18;F16K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经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电机余热 调节组件 连通孔 发电机 分流调节装置 余热利用设备 浮球阀 烟气 废气 驱动装置 排气管 壳体 燃烧发电 同一时刻 感应器 进气管 小时数 有压力 发电机组 外周 体内 驱动 封闭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电机余热利用调节组件,所述发电机余热利用调节组件包括:发电机、多组余热利用设备、烟气分流调节装置和驱动装置,发电机通过燃烧发电并产生废气;烟气分流调节装置设置在发电机和多组余热利用设备之间以改变废气的流向和流量,烟气分流调节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浮球阀,其中,壳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连通孔,其中一个连通孔通过排气管与发电机相连以接收废气,且排气管上设置有压力感应器,其余的每个连通孔通过进气管与对应的余热利用设备相连;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浮球阀运动以使浮球阀在同一时刻至多封闭一个连通孔。根据本发明的发电机余热利用调节组件,可使发电机组利用小时数增加及较少调节实现最大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源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发电机余热利用调节组件。
背景技术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领域常用发电机组有燃气轮机、内燃机、汽轮机等,燃气轮机与内燃机排放的烟气具有大量的余热,余热利用方式根据末端冷热蒸汽需求可选择溴化锂机组(制取冷、热水)、余热锅炉(制取蒸汽)、烟气热水板式换热器(制取热水)等等。
一般为保证发电机组稳定高效发电,发电机组与余热烟气利用设备一般采用一对一原则,烟气排放的压力需要保持稳定,而烟气在进入余热利用机组时,受末端冷热需求的波动造成烟气余热利用的变化,易造成烟气排放压力不稳定使得发电机组需要迎合末端烟气余热需求进行部分负荷的发电或者设置旁通管将多余烟气排放至大气造成余热浪费。
现有余热利用因为考虑保证发电机组排放烟气的背压,而放弃多样化利用烟气的可能性,或者直接造成烟气浪费,存在改进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发电机余热利用调节组件,所述发电机余热利用调节组件可使发电机组利用小时数增加及较少调节实现最大利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电机余热利用调节组件,包括:发电机,所述发电机通过燃烧发电并产生废气;多组余热利用设备和烟气分流调节装置,所述烟气分流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发电机和所述多组余热利用设备之间以改变所述废气的流向和流量,所述烟气分流调节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浮球阀,其中,所述壳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连通孔,其中一个所述连通孔通过排气管与所述发电机相连以接收所述废气,且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有压力感应器,其余的每个所述连通孔通过进气管与对应的所述余热利用设备相连;以及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浮球阀运动以使所述浮球阀在同一时刻至多封闭一个所述连通孔。
根据本发明的发电机余热利用调节组件,通过在发电机和多组余热利用设备之间增加烟气分流调节装置,并利用烟气分流调节装置控制废气的流向和流量,从而充分发挥发电机组烟气利用的多样性、充分性,使发电机组能高效率满负荷运行,从而提高系统的经济性和综合能源效率。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发电机余热利用调节组件,所述浮球阀的顶部通过弹性件与所述壳体的内顶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浮球阀的底部设置有薄膜,所述浮球阀的顶部伸入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从所述壳体内向外伸出。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发电机余热利用调节组件,所述浮球阀的顶部通过弹性件与所述壳体的内顶壁连接,所述浮球阀的底部设置有薄膜,所述浮球阀的顶部伸入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从所述壳体内向外伸出;
其中,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导流管上。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发电机余热利用调节组件,所述驱动装置利用磁性作用驱动所述浮球阀动作。
可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磁件,所述电磁件设置在所述进气管和所述排气管的与所述壳体相连的一端处,所述浮球阀为可被磁性吸附的磁性浮球阀。
进一步地,所述浮球阀包括:球体,所述球体的底部形成有切面,所述薄膜设置在所述切面处并封闭所述切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奥泛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奥泛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072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