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外耳廓保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03844.3 | 申请日: | 201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05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叶影;胡忞仁;阮凯锋;陈惠铭;朱家恺;李君廷;刘杰;康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肺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11/06 | 分类号: | A61F1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 代理人: | 周春洪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耳 保护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耳廓保护装置,包括主体外壳、隔板装置;主体外壳内部中空;上端面开设有插板孔,左端面设有贯穿主体外壳的挂槽,挂槽的表面覆盖一层挂槽可塑性金属膜,主体外壳右端面的上部覆盖一层端面可塑性金属膜;隔板装置由伸缩板、隔板框和金属条组成;伸缩板由10块隔板组成;隔板框上端设有插条孔,内壁的左右边上均设有10个阶梯台阶;10个阶梯台阶上密封安装有10块隔板;金属条穿过10块隔板、从隔板框上端的插条孔穿出。其优点表现在:通过化学物质的反应使对于不同人的外耳廓给予个性化的塑型和保护;保护因戴口罩引起的耳根部不适;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避免耳廓受压引起缺血坏死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外耳廓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医院中许多昏迷病人,尤多见于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这类病人意识不清,长期卧床,不能自主活动,需要人员全面照顾,为避免皮肤受压,一般情况下,需每2小时给予翻身,头部不可避免随着体位的变化而变动,从而导致耳廓受压,如有不慎,可能导致耳廓受压缺血坏死,引发医疗不良事件。
中国专利文献:CN203598105U,公开日:2014.05.21,公开了一种耳廓保护装置,整体为耳廓形,中间设有能够将人体耳廓置入的空腔。
中国专利文献:CN204468418U,公开日:2015.07.15,公开了一种可调式耳廓加压器,包括:第一和第二夹持臂,第一和第二夹持臂可枢转地彼此连接且由此限定一枢接部,各自分别被枢接部分为在使用时靠近耳廓的第一区段和在使用时远离耳廓的第二区段,第一区段彼此之间限定了夹持区域且分别限定了用于接合耳廓的第一端,第二区段分别限定了用于调节第一端的夹持力的第二端;复位弹簧,其具有分别连接至第一和第二夹持臂的两端,且设置于夹持区域的外部,用于提供趋向于使得第一和第二夹持臂的第一端闭合的偏压力;螺钉,其螺接穿过第一和第二夹持臂的第二端,以逆着复位弹簧的恢复力使得夹持臂的第一端张开至所需的程度从而提供对耳廓的适当夹持力。
中国专利文献:CN205626271U,公开日:2016.10.12,公开了一种耳廓烧伤保护罩,包括弹性连接板、电池、滑槽、防护罩、锁紧螺母、微型风扇、过滤网、防护垫。
但是关于本发明的外耳廓保护装置目前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耳廓保护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外耳廓保护装置,所述的外耳廓保护装置包括主体外壳(1)、隔板装置(2);所述的主体外壳(1)整体呈长方体状,所述的主体外壳(1)内部中空;在所述主体外壳(1)的上端面开设有插板孔(11),左端面设有贯穿主体外壳(1)的挂槽(12),在所述挂槽(12)的表面覆盖一层挂槽可塑性金属膜(13),在所述主体外壳(1)右端面的上部、覆盖一层端面可塑性金属膜(14);所述的隔板装置(2)由伸缩板(21)、隔板框(23)和金属条(25)组成;所述的伸缩板(21)由10块隔板(22)组成;所述的隔板框(23)上端设有插条孔(26),在所述隔板框(23)内壁的左右边上、均设有10个阶梯台阶(24);10个阶梯台阶(24)上密封安装有10块隔板(22);所述的金属条(25)穿过10块隔板(22)、从隔板框(23)上端的插条孔(26)穿出。
所述的隔板装置(2)从插板孔(11)插入主体外壳(1)的内部,将主体外壳(1)的内部空间分为两个空间。
所述的主体外壳(1)内部的两个空间,一个空间放置水、另一个空间放置硝酸铵固。
所述的金属条(25)可以控制伸缩板(21)的长度。
所述的主体外壳(1)、挂槽可塑性金属膜(13)和端面可塑性金属膜(14)均具有良好的可塑性。
本发明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肺科医院,未经上海市肺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038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