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串补传感器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02542.4 | 申请日: | 201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324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苏晓;罗炜;谢超;温才权;姜宪彬;何振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南宁局;广州烨恒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容大益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97 | 代理人: | 牛丽霞;汪小梅 |
地址: | 530021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功率激光 波形发生 传感器 数据处理控制模块 传感器检测装置 激光接收模块 人机交互模块 测试信号发生 传感器形成 闭环系统 测试信号 激光光源 激光接收 激光信号 模块输出 室内环境 输出测试 输入选择 输出 数据处理 电连接 体积小 检测 盒式 调制 采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串补传感器检测装置,包括数据处理控制模块,数据处理控制模块电连接有大功率激光模块、波形发生模块、激光接收模块和人机交互模块;大功率激光模块用于输出经过调制的大功率激光;人机交互模块用于输入选择波形发生模块输出的实际测试信号的种类,也用于显示测试结果;波形发生模块用于输出测试信号到待测串补传感器;激光接收模块用于采集待测串补传感器接收大功率激光后随即输出的激光信号,本发明采用盒式设计,集成激光光源、激光接收、测试信号发生部分以及数据处理于一体,连接待测串补传感器形成闭环系统进行检测,体积小、成本低,可以在普通室内环境进行串补传感器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串补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式串补传感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高压直流输电(HVDC),是利用稳定的直流电具有无感抗,容抗也不起作用,无同步问题等优点而采用的大功率远距离直流输电。输电过程为直流。常用于海底电缆输电,非同步运行的交流系统之间的连络等方面。
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串补系统中,光电传感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着串补系统的稳定性。
现网中的串补传感器故障率较高,然而相应检测设备体积巨大、成本高昂,对传感器的检测通常只能在电力公司的检修试验中心进行,时效性差,十分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串补传感器检测装置,采用盒式设计,集成激光光源、激光接收、测试信号发生部分以及数据处理于一体,连接待测串补传感器形成闭环系统进行检测,体积小、成本低,可以在普通室内环境进行串补传感器的检测,能有效的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便携式串补传感器检测装置,包括数据处理控制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控制模块电连接有大功率激光模块、波形发生模块、激光接收模块和人机交互模块;
所述大功率激光模块用于输出经过调制的大功率激光;
所述人机交互模块用于输入选择波形发生模块输出的实际测试信号的种类,也用于显示测试结果;
所述波形发生模块用于输出测试信号到待测串补传感器;
所述激光接收模块用于采集待测串补传感器接收大功率激光后随即输出的激光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激光接收模块将待测串补传感器输出的激光信号进行解调转换成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传输至数据处理控制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激光接收模块输出的测试信号为直流信号、正弦波信号和方波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处理控制模块发生激光调制信号并传输至大功率激光模块;
所述数据处理控制模块还自带数模转换器,通过数模转换器输出任意波形产生信号至波形发生模块;
所述数据处理控制模块解析激光接收模块输出的电信号,并控制人机交互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装置采用盒式结构,将待测串补传感器连接在波形发生模块的输出端,所述大功率激光模块和激光接收模块分别对应设置在盒内的待测串补传感器的光输入端和光输出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盒式设计,集成激光光源、激光接收、测试信号发生部分以及数据处理于一体,连接待测串补传感器形成闭环系统进行检测,体积小、成本低,可以在普通室内环境进行串补传感器的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南宁局;广州烨恒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南宁局;广州烨恒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025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