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元器件用耐磨抗老化塑料件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00991.5 | 申请日: | 2017-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973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刘云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德瑞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47/00 | 分类号: | C08L47/00;C08L45/02;C08L77/02;C08L69/00;C08K13/02;C08K3/38;C08K3/22;C08K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件 抗老化 电子元器件 耐磨 聚丁二烯环氧树脂 电子元器件产品 古马隆树脂 聚己内酰胺 氧化铝微粉 聚碳酸酯 抗老化剂 耐冲击性 使用寿命 改质剂 固化剂 聚醯胺 耐冲击 偶联剂 硼酸锌 增塑剂 重量份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元器件用耐磨抗老化塑料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件的组分按照重量份如下所示:古马隆树脂20‑30份、聚丁二烯环氧树脂25‑35份、聚己内酰胺10‑15份、氧化铝微粉10‑15份、聚碳酸酯5‑10份、硼酸锌5‑10份、聚醯胺1‑2份、偶联剂1‑2份、耐冲击改质剂0.5‑1份、抗老化剂0.5‑1份、固化剂0.2‑0.5份和增塑剂0.5‑1份。本发明提供的提供的塑料件强度高,耐冲击性强,抗老化效果好,延长电子元器件产品的使用寿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制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元器件用耐磨抗老化塑料件。
背景技术
塑料制品是采用塑料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生活、工业等用品的统称。包括以塑料为原料的注塑、吸塑等所有工艺的制品。相对于金属、石材、木材,塑料制品具有成本低、可塑性强等优点,在国民经济中应用广泛,塑料工业在当今世界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多年来塑料制品的生产在世界各地高速度发展。当下使用的塑料件由于生产加工和材料的原因,已逐渐无法满足当下人们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元器件用耐磨抗老化塑料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子元器件用耐磨抗老化塑料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件的组分按照重量份如下所示:古马隆树脂20-30份、聚丁二烯环氧树脂25-35份、聚己内酰胺10-15份、氧化铝微粉10-15份、聚碳酸酯5-10份、硼酸锌5-10份、聚醯胺1-2份、偶联剂1-2份、耐冲击改质剂0.5-1份、抗老化剂0.5-1份、固化剂0.2-0.5份和增塑剂0.5-1份。
进一步的,所述偶联剂为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二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异丙基三(十二烷基苯磺酰基)钛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
进一步的,所述耐冲击改质剂为氯化聚乙烯。
进一步的,所述抗老化剂为硫代双甲基苯酚、甲基丁苯基丁烷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固化剂为氨乙基哌嗪。
进一步的,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借由上述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提供的塑料件强度高,耐冲击性强,抗老化效果好,延长电子元器件产品的使用寿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如下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电子元器件用耐磨抗老化塑料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件的组分按照重量份如下所示:古马隆树脂25份、聚丁二烯环氧树脂28份、聚己内酰胺14份、氧化铝微粉13份、聚碳酸酯10份、硼酸锌9份、聚醯胺1.2份、偶联剂1份、耐冲击改质剂0.6份、抗老化剂0.8份、固化剂0.4份和增塑剂1份。
实施例2
一种电子元器件用耐磨抗老化塑料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件的组分按照重量份如下所示:古马隆树脂24份、聚丁二烯环氧树脂35份、聚己内酰胺11份、氧化铝微粉10份、聚碳酸酯8份、硼酸锌7份、聚醯胺1份、偶联剂1.5份、耐冲击改质剂0.7份、抗老化剂0.8份、固化剂0.3份和增塑剂0.5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德瑞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德瑞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009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静电性好的电子元器件用塑料件
- 下一篇:高表面张力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