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适应抽打及抄网式灭蝗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97807.6 | 申请日: | 201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36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承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承熙 |
主分类号: | A01M5/00 | 分类号: | A01M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鼎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7245 | 代理人: | 曹玉琳 |
地址: | 734000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适应 抽打 抄网式灭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蝗虫捕灭装置,具体是一种自适应抽打及抄网式灭蝗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治蝗工作存在很大误区,多采取喷洒灭蝗农药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短期内见效固然快,但对环境毒害大,对蝗虫天敌杀伤严重,从长远看没什么效果,甚至适得其反,针对这种情形,采取机械方式灭蝗是一个环保的好方法。现在的灭蝗机械存在各种问题,如:
1、进行灭蝗的过程中,由于地面凸凹不平,多有突起物体,灭蝗机械使用过程中会遗漏在凹陷处或突起物遮挡下的蝗虫。传统灭蝗机械采用的棍棒式拍打或车轮碾压,对地面是一种刚性的接触,接触面积小,对蝗虫的打击范围很小,对杂草的伤害较大。
2、蝗虫种类很多,飞翔能力与对惊扰的敏感度有很大差别。以亚洲小车蝗为例,受惊后虽不容易惊飞,但容易弹跳逃逸,机械作业的噪音会使蝗虫受惊,受惊后弹跳起的蝗虫比较难捕捉。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自适应抽打及抄网式灭蝗装置,采用机械方式灭蝗,不使用农药,橡胶棒和高碳钢丝高速旋转抽打地面后在惯性的作用下能弯曲紧贴凹凸不平的地面,杀伤效果好。橡胶棒优越的柔韧性使它能绕过障碍物,高碳钢丝的柔韧性能减轻对野草的伤害,也能减轻自身的机械损耗,顶板和连接板围成的空间能将受惊飞起的蝗虫限制在一定范围,利于抄网进行捕捉。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自适应抽打及抄网式灭蝗装置,包括支撑框,所述支撑框的前后两端均设置车轮,所述支撑框内设置滚筒、第一电机,滚筒的两端通过第一轴承安装在支撑框上,所述第一电机上设置主动轮,所述滚筒上设置从动轮,所述从动轮通过皮带或链条与主动轮连接;
所述滚筒上安装若干组橡胶棒,每组橡胶棒至少为三个且橡胶棒上固定多根高碳钢丝;
所述支撑框的上方设置顶板,所述顶板通过连接板与支撑框连接,所述顶板上安装抄网,所述抄网为由开口端向另一端直径逐渐变小的漏斗状,抄网可在水平方向转动,抄网开口与地面垂直。
所述抄网整体为一刚性结构。
所述抄网包括开口端的大圆环和末端的小圆环,大圆环、小圆环均由钢筋制成,漏斗壁由铁皮制成并设有多个网孔,漏斗口所形成的圆周与地面垂直。
所述滚筒设置两个,所述滚筒上至少设置两个从动轮,所述第一电机位于两个滚筒之间,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一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轴承与支撑框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上设置与从动轮位置、数量相对应的主动轮。
所述抄网呈水平状安装在顶板与支撑框之间,还包括用于带动抄网水平转动的横杆以及用于控制横杆水平转动的旋转装置,所述抄网固定安装在横杆的两端,两个所述抄网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横杆通过竖杆与旋转装置连接。
所述旋转装置为设置在顶板上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连轴套与竖杆连接。
所述旋转装置为第三轴承,竖杆的顶端通过第三轴承与顶板转动连接,所述竖杆上设置支撑块,支撑块通过yrt轴承与竖杆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块上设置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与连接板连接,竖杆的底端设置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
所述连接板、顶板、支撑框组成车厢,车厢有上、前、后、左、右共五个面,所述支撑框的四周包围一圈橡胶条,所述橡胶条下垂至地面。
所述支撑框包括的前端设置前悬架、座椅、电机控制器、电池组、DC-DC转换器,前悬架为双叉式独立悬架系统并在前悬架上设置车轮和转向把手,所述支撑框的后端设置后桥总成和驱动电机,所述电池组与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直接固定在后桥总成的中部,后桥总成的两端均安装车轮。
现有技术相对比,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采用机械式灭蝗,不使用农药,橡胶棒、高碳钢丝的作用类似驱赶蚊蝇用的拂尘,高速旋转抽打地面后在惯性的作用下能弯曲紧贴凹凸不平的地面,杀伤效果好。橡胶棒优越的柔韧性使它能绕过障碍物,无损于车辆的越野性。高碳钢丝的柔韧性能减轻对野草的伤害,也能减轻自身的机械损耗,顶板和连接板围成的空间能将受惊飞起的蝗虫限制在一定范围,利于抄网进行捕捉。
2、本发明在支撑框内设置两个滚筒,能够加快灭蝗速度,增加灭蝗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承熙,未经李承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978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