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粘合结构的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97192.7 | 申请日: | 201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5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M·P·西莫宁;C·E·延森;J·M·波尔沃尔克奇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5/72 | 分类号: | B29C65/72;B29C65/48;B29C65/18;B32B37/12;B32B37/06;B23K11/00;B23K11/11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姜云霞;安文森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二电极 第一电极 焊接装置 粘附材料 粘合结构 粘合 施加 电流产生 固化 配置 | ||
一种用于粘合结构的系统和方法包括将第一面板粘合到第二面板的方法。粘附材料施加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中的至少一个上,并设置在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间。具有至少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焊接装置配置成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接收和放置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焊接装置利用第一和第二电极产生电流以施加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电流产生具有第一温度的热能,其固化位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粘附材料以将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粘合。
引言
本公开涉及用于粘合结构的系统和方法。
车身面板通常由金属形成,并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焊接是一种通过引起接合来粘合金属或热塑性塑料等材料的生产或制造工艺,是两个独立的单元一起生长、融合或合并成一个单体的过程。通常随着时间施加热量和/或压力,通过液化或塑化待粘合区域来连接材料,促进液化或塑化材料的接合,并允许接合材料冷却,从而固化此粘合。
玻璃纤维等复合材料由于具有高强度和轻质特性在某些生产设置中是有利的。复合面板通常与施加在对接法兰上的粘附剂连接在一起。或者,复合材料可通过螺栓和铆钉等机械紧固件进行连接。
发明内容
一种用于粘合结构的系统和方法包括将第一面板结合到第二面板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粘附材料施加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中的至少一个上,并将第一面板放置在第二面板上,使得粘附材料设置在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间。具有至少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焊接装置配置成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接收和放置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使得第一电极靠近第一面板,并且第二电极靠近第二面板。
焊接装置利用第一和第二电极产生电流以施加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电流产生具有第一温度的热能,其固化位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粘附材料以将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粘合。
该方法还包括使第一面板与第一电极且使第二面板与第二电极接触,并将力施加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力经操作以将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夹紧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第一面板可以由第一材料形成,并且第二面板可以由第二材料形成。第一材料可以是金属,第二材料是非金属,或者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均可以是金属或聚合物。
在第一温度下,焊接装置在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产生热能。在焊接装置的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产生的热能的第一温度基于用于形成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和粘附材料的一种或多种材料确定。焊接装置可以是电阻点焊装置。
在另一实施例中,用于组装粘合结构的系统包括由第一材料形成的第一面板和由第二材料制成的第二面板。将粘附材料施加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中的至少一个上。具有至少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焊接装置配置成固化位于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粘附材料以将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粘合。
焊接装置将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放置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使得第一电极靠近第一面板且使第二电极靠近第二面板,以及使第一面板接触第一电极且使第二面板接触第二电极。由第一和第二电极产生电流以产生具有第一温度的热能,其固化位于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粘附材料以将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粘合。
当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位于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时,第一和第二电极操作地连接以向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施加力。在第一温度下,焊接装置在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产生热能。在焊接装置的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产生的热能的第一温度基于用于形成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和粘附材料的一种或多种材料确定。焊接装置可以是电阻点焊装置。
结合附图,通过以下对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最佳模式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上述特征和优点以及其他特征和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预粘合结构的部件的放大剖视图;
图2是与用于本公开的焊接装置相对放置的结构的侧视图;以及
图3是详述根据本公开的粘合结构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971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