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处理方法及网络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96158.8 | 申请日: | 201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058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娟;杨皓睿;金辉;欧阳国威;窦凤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8/02 | 分类号: | H04W28/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处理 方法 网络设备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网络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接收数据;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数据为本地区域数据网络LADN对应的会话的数据;所述网络设备确定终端移出LADN服务区域,所述网络设备丢弃所述数据;其中,所述终端处于无线资源连接非激活态RRC inactive state。采用本申请,有助于实现对离开LADN服务区域的终端的LADN数据的处理,并降低系统开销。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缩写:RRC)非激活态(inactivestate),是指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缩写:UE)与基站之间为空闲态(IDLE state),基站与核心网之间为连接态(connected state)。此外,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引入了本地区域数据网络(Local Area Data Network,缩写:LADN)的概念,该LADN是指UE只能在特定的区域内即LADN服务区域(service area)才可以接入的数据网络。也就是说,UE只有位于LADN服务区域内时,才能建立并使用数据网络名称(Data Network Name,缩写:DNN)为LADN的DNN的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缩写:PDU)会话。
如果处于RRC非激活态的UE进行移动,离开了LADN服务区域,如果有该UE的LADN下行数据,则核心网仍会将数据下发至该UE之前驻留的基站。基站在接收到LADN数据后,会将LADN的相关数据下发至UE。处于RRC非激活态下的UE会继续接收LADN数据。然而,该离开了LADN服务区域的UE对接收到的该LADN数据没法进行处理,比如UE会将该LADN数据呈现出来,但用户在应用层面点击该内容,则会没有任何反应,这就给用户造成了不好的体验。而且,这些UE无法处理的LADN数据在系统中传输,也增加了系统开销。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网络设备,有助于实现对离开LADN服务区域的UE的LADN数据的处理,并降低系统开销。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网络设备接收数据;确定该数据为LADN对应的会话的数据;确定UE(还可称为终端或其余名称)移出LADN服务区域,该网络设备丢弃该数据;其中,该UE处于无线资源连接非激活态(RRC inactivestate),即RRC非激活态。可选的,该网络设备可以为UE,或者可以为网络侧设备如基站。该数据为来自于应用服务器的数据,具体可以是应用服务器通过网络侧发送的数据,比如该网络设备可以接收该应用服务器通过网络侧的核心网实体发送的数据。从而有助于实现对离开LADN服务区域的UE的LADN数据的处理,并降低系统开销。
本申请对于确定数据是否为LADN对应的会话的数据和确定UE是否移出该LADN服务区域的先后顺序不做限定,当满足该数据为该LADN对应的会话的数据时,且该UE移出该LADN服务区域的情况,网络设备即可丢弃该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UE可以与第一基站连接,该UE还可以与第二基站连接。其中,该第一基站属于该LADN服务区域,该第二基站不属于该LADN服务区域;该第一基站可以为该UE移动前接入的网络对应的基站,该第二基站可以为该UE移动后接入的网络对应的基站。也就是说,该UE是从第一基站移动到第二基站的。可选的,第一基站属于LADN服务区域可以是指第一基站的跟踪区域标识(Tracking Area identity,缩写:TAI)或第一基站对应的跟踪区(Tracking Area,缩写:TA)属于LADN服务区域,或者第一基站的小区属于LADN服务区域。相应地,第二基站不属于LADN服务区域可以是指第二基站的TAI或第二基站对应的TA不属于该LADN服务区域,或者第二基站的小区不属于该LADN服务区域。其中,一个基站下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小区,这些小区可以属于同一TA或者不同的T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961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