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烫药壶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94223.3 | 申请日: | 201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863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1 |
发明(设计)人: | 吴绍凤;丁鸿城;黄哲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汕头市天际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3/00 | 分类号: | A61J3/00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潮睿专利事务有限公司 44230 | 代理人: | 卢梓雄 |
地址: | 515000 广东省汕头市濠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烫药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烫药壶,包括壶体、壶盖、呈圆环状的壶盖提手、以及第一连接部,所述壶盖可扣合至所述壶体上,所述壶盖提手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壶盖的顶部;所述壶盖提手为实心体,且所述壶盖提手的棱边呈圆滑过渡。本发明所述的防烫药壶可以有效地防止在使用药壶的过程中人手被烫伤,安全又美观,因此,其在家用产品技术领域中具有非常高的市场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壶,具体涉及一种防烫药壶。
背景技术
所谓药壶,顾名思义,是一种专门用于盛装中药的壶子。一般来说,壶子中盛装的中药和水蒸气的温度都非常高,从而导致壶体和壶盖非常烫,极易对人手造成烫伤。
申请号为201420269847.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玻璃盖,如其所述,该玻璃盖包括本体和设于所述本体上面的提手,所述本体和所述提手一体成型,所述提手中间设有用于防烫的密闭腔,从而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防止玻璃盖过热而烫伤手。
但是,根据申请人的实际生产实践可知,对于上述的玻璃盖,若在提手中间设有密闭腔,热量会直接进入密闭腔中并在其中逗留而难以扩散,则提手整体会更烫,根本不会起到防烫效果。而且,由于提手与本体直接连接,热传导路径较短,且提手的尺寸有限,散热面积较小,因此,该玻璃盖的防烫效果极差,在使用过程中依旧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
因此,如何有效地避免在使用药壶时人手被烫伤仍然是各大药壶制造商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烫药壶,其可以有效地防止在使用药壶的过程中人手被烫伤。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防烫药壶,包括壶体、壶盖,所述壶盖可扣合至所述壶体上,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有呈圆环状的壶盖提手、以及第一连接部;
所述壶盖提手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壶盖的顶部;所述壶盖提手为实心体,且所述壶盖提手的棱边呈圆滑过渡。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壶体把手、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
所述壶体把手的上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壶体的外壁相连接,所述壶体把手的下端通过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壶体的外壁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壶体把手设为便于手指弯曲握紧的弯曲状。
进一步的,所述壶体把手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连接处设有第一翘曲部,所述第一翘曲部朝上且往远离所述壶体的方向翘曲。
进一步的,所述壶体把手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连接处设有第二翘曲部,所述第二翘曲部朝上且往远离所述壶体的方向翘曲。
进一步的,所述壶体把手、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均为实心体。
进一步的,所述壶体把手、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均由陶瓷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壶盖上设有排气孔,所述壶盖沿轴向设有延长段,所述延长段的外壁设有多个突出部;所述壶体的内侧环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上设有多个分别与各所述突出部形状匹配的凹槽;
各所述突出部分别穿过各对应的所述凹槽后再旋转所述壶盖,可使得所述壶体和所述壶盖连接成一体。
进一步的,所述壶体的外壁设有与所述壶体内部连通的出水嘴,所述出水嘴位于所述壶体把手的相对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述的药壶,包括壶体、壶盖、壶盖提手、以及第一连接部,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汕头市天际电器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汕头市天际电器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942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西药药液分液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清洗的中药生产润药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