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去除污水中镉离子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93549.4 | 申请日: | 201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6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方亚利;于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协创环境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10009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去除 污水 离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去除污水中镉离子的方法。
背景技术
当环境受到镉污染后,镉可在生物体内富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慢性中毒;水体中镉的污染主要来自地表径流和工业废水。硫铁矿石制取硫酸和由磷矿石制取磷肥时排出的废水中含镉较高,每升废水含镉可达数十至数百微克,大气中的铅锌矿以及有色金属冶炼、燃烧、塑料制品的焚烧形成的镉颗粒都可能进入水中;用锅作原料的触媒、颜料、塑料稳定剂、合成橡胶硫化剂、杀菌剂等排放的镉也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在城市用水过程中,往往由于容器和管道的污染也可使饮用水中镉含量增加。
中国专利201510441587.4公开了一种去除含镉污水污染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污水经过固液分离器,进行固液分离,去除大块固体颗粒物质,随后液体进入沉淀池,沉淀12小时,再将液体通过圆孔过滤网去除固体絮凝物,经圆孔过滤网过滤的液体进入生物反应池,调节PH为7,按每立方米液体每次投加复合菌剂10克,每天投加1次,连续投加一周,最后静置3天,将液体排出;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去除含有氨氮硫磷以及镉的污染物,但本方法采用微生物,对污水的温度、pH值均有严格要求,需要对污水进行预处理,过程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去除污水中镉离子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去除污水中镉离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去除污水中大尺寸漂浮物和颗粒物;
S2、污水在搅拌条件下加入正硅酸乙酯和浓氨水,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继续搅拌一段时间;
S3、微波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除去沉淀物。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正硅酸乙酯、浓氨水与污水的质量比为5-15:2-6:1000。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的质量分数为0.2-0.8%。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搅拌速度为40-70rpm。
优选地,步骤2的搅拌时间为30-60分钟。
优选地,步骤3的微波条件为:功率500-1000W,时间为40-80分钟。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本发明去除污水中镉离子的方法属于化学处理方法,对污水的条件(如温度、pH)要求不高,无须对污水进行预处理,可以在很宽的pH范围内处理污水;镉离子去除率高达99%以上,去除效率高,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污水中镉离子浓度为20mg/L,pH=4,去除污水中镉离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去除污水中大尺寸漂浮物和颗粒物;
S2、污水在速度为50rpm搅拌条件下加入正硅酸乙酯和浓氨水,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后聚乙烯吡咯烷酮的质量分数为0.6%;继续搅拌50分钟;所述正硅酸乙酯、浓氨水与污水的质量比为10:4:1000;
S3、功率800W微波条件下,反应45分钟,除去沉淀物,上清液中镉离子浓度为0.05mg/L。
实施例2:
污水中镉离子浓度为20mg/L,pH=2,去除污水中镉离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去除污水中大尺寸漂浮物和颗粒物;
S2、污水在速度为40rpm搅拌条件下加入正硅酸乙酯和浓氨水,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后聚乙烯吡咯烷酮的质量分数为0.2%;继续搅拌30分钟;所述正硅酸乙酯、浓氨水与污水的质量比为5:6:1000;
S3、功率500W微波条件下,反应80分钟,除去沉淀物,上清液中镉离子浓度为0.09mg/L。
实施例3:
污水中镉离子浓度为20mg/L,pH=8,去除污水中镉离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去除污水中大尺寸漂浮物和颗粒物;
S2、污水在速度为70rpm搅拌条件下加入正硅酸乙酯和浓氨水,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后聚乙烯吡咯烷酮的质量分数为0.8%;继续搅拌60分钟;所述正硅酸乙酯、浓氨水与污水的质量比为15:6:1000;
S3、功率1000W微波条件下,反应40分钟,除去沉淀物,上清液中镉离子浓度为0.14mg/L。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没有用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基础上做出的等同替换或者替代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协创环境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未经中科协创环境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935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ED光控模块
- 下一篇:一种弱光太阳能脉宽调光路灯智能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