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蓝孔雀的仿野生养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92005.6 | 申请日: | 201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077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杨兰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金宇恒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创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0125 | 代理人: | 付继德 |
地址: | 402566 重庆市铜梁区东城街道***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蓝孔雀 养殖基地 养殖 隔离栏 栖息 土坑 仿野生 林木 小坡 草地 草质材料 模块建设 天然昆虫 有机饲料 浅沟渠 有机化 挖掘 沟渠 放入 栏距 饲喂 木质 灌木 铺设 饲养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蓝孔雀的仿野生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无污染,具有小坡的区域作为蓝孔雀养殖基地,蓝孔雀养殖基地四周设置有隔离栏,小坡边缘与隔离栏距离在4m以上;2)在蓝孔雀养殖基地内进行养殖模块建设,各养殖模块之间挖掘有浅沟渠,沟渠上铺设过水砖;3)养殖模块上设置为草地,草地上设置有灌木区、林木区,林木区内塔建有栖息棚,栖息棚内搭建有栖息栏,栖息栏距地面高0.5~3m,林木区距隔离栏距离在4m以上;4)在各养殖模块内挖掘形成若干土坑,将木质或草质材料堆于土坑内,用于形成滋生天然昆虫的腐质堆;5)选择具有8周龄以上的蓝孔雀放入养殖基地,饲喂有机饲料。本发明用地面积小,饲养效果好,实现了有机化养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物养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蓝孔雀的仿野生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养殖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特色养殖业开始兴起,蓝孔雀作为特种养殖前景看好,究其原因,蓝孔雀包括以下价值:观赏价值,孔雀开屏之美世人皆知,它是我国乃至世界的吉祥鸟,雄鸟尤其美丽;食用价值,孔雀肉质结实细嫩,是高蛋白、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的健康食品,同时,孔雀肉的氨基酸、微量元素的含量也非常丰富,是人体补锌,提高免疫力的天然食物;药用价值,《本草纲目》记载,孔雀辟恶,能解大毒、中毒、药毒,其胆也可入药。现代中医也验证了孔雀具有滋阴肖热、平肝息风、软坚散结的作用。为了完全发挥蓝孔雀的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提高蓝孔雀的健康程度和孔雀肉品质,一方面需要野生环境饲养蓝孔雀,另一方面为了方便观赏,又不能离市区太远。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蓝孔雀的仿野生养殖方法,可以在市区近郊进行饲养,方便观赏与购买,另一方面,仿造野生环境,保证充足的昆虫供应,实现蓝孔雀的有机养殖。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蓝孔雀的仿野生养殖方法,可以在市区近郊进行饲养,方便观赏与购买,另一方面,仿造野生环境,保证充足的昆虫供应,实现蓝孔雀的有机养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蓝孔雀的仿野生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无污染,具有小坡的区域作为蓝孔雀养殖基地,所述蓝孔雀养殖基地四周设置有隔离栏,所述小坡边缘与所述隔离栏距离在4m以上;
2)在蓝孔雀养殖基地内进行养殖模块建设,各养殖模块之间挖掘有浅沟渠,所述沟渠上铺设过水砖;
3)所述养殖模块上设置为草地,草地上设置有灌木区、林木区,所述林木区内塔建有栖息棚,所述栖息棚内搭建有栖息栏,所述栖息栏距地面高0.5~3m,所述林木区距所述隔离栏距离在4m以上;
4)在各养殖模块内挖掘形成若干土坑,将木质或草质材料堆于土坑内,用于形成滋生天然昆虫的腐质堆;
5)选择具有8周龄以上的蓝孔雀放入所述养殖基地,饲喂有机饲料。
较佳的,所述小坡高度为5~20m。
较佳的,所述过水砖上设有漏水孔。
较佳的,所述草地上人工种植有黄芩和苜蓿,允许蓝孔雀自由采食。
较佳的,蓝孔雀养殖基地投放蓝孔雀的公母比例为1: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构造了蓝孔雀的仿野生饲养环境,供蓝孔雀自由活动,用地面积小,饲养效果好,实现了有机化养殖,消费者可以观赏之余很方便地购买,提高了养殖场的市场竞争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蓝孔雀的仿野生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金宇恒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金宇恒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920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贵妃鸡的生态规模养殖方法
- 下一篇:一种舍饲型肉用绵羊父本品系培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