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成2-乙酰氧基-3-丁烯腈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90316.9 | 申请日: | 201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31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王述刚;岳瑞宽;薛谊;陈新春;杜翔;蒋剑华;王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红太阳生物化学有限责任公司;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55/15 | 分类号: | C07C255/15;C07C25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邢贤冬 |
地址: | 21004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 乙酰 丁烯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2‑乙酰氧基‑3‑丁烯腈的方法,该方法以丙烯醛、氢氰酸和乙酸酐为原料,将丙烯醛和乙酸酐混合溶液滴加到氢氰酸的醇溶液中,反应得到2‑乙酰氧基3‑丁烯腈。本发明方法通过采用氢氰酸替换需要水进行反应的氰化钠,避免了合成过程中使用到水带来的含氰废水的问题,高效地合成了2‑乙酰氧基‑3‑丁烯腈;本发明方法以醇为反应体系,反应过程中产生乙酸,所有的溶剂均能回用,不仅环保而且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精细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合成农药中间体2-乙酰氧基-3-丁烯腈的方法。
背景技术
2-乙酰氧基-3-丁烯腈(ACA)作为草铵膦合成的重要中间体最早由Hoechst(拜耳)提出。Hoechst在1980年用丙烯醛氰醇以乙酐酯化得到2-乙酰氧基-3-丁烯腈,在1982年用丙烯醛和氰化钠水溶液和乙酐得到了2-乙酰氧基-3-丁烯腈。氰化钠水溶液形成了含氰废水,对处理要求和成本都比较高,同时氰化钠水溶液中氰根易自聚不利于反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合成2-乙酰氧基-3-丁烯腈更为简单、环保的工艺,该方法采用采用氢氰酸替换需要水进行反应的氰化钠,提高反应效率,减少废水产生。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
一种合成2-乙酰氧基-3-丁烯腈的方法,该方法以丙烯醛、氢氰酸和乙酸酐为原料,将丙烯醛和乙酸酐混合溶液滴加到氢氰酸的醇溶液中,反应得到2-乙酰氧基3-丁烯腈。
反应方程如下:
所述的丙烯醛、氢氰酸和乙酸酐的摩尔比为1:1~1.5:1~5,优选为1:1~1.5:1.01~1.2,进一步优选为1:1~1.05:1.01~1.2。
所述的氢氰酸和醇的摩尔比为1:1~10,优选为1:3。氢氰酸浓度过稀导致反应时间延长,同时需要处理的反应物溶液量增加。
所述的醇为甲醇、乙醇、丙醇;优选为甲醇作为反应溶剂,后处理方便,成本低。
所述的反应温度为-20~10℃,低温利于反应的选择性,因此所述的反应温度优选为-20~-10℃,进一步优选为-10℃。控制滴加时间为0.5~5小时,避免因滴加速度过快,导致温度上升过快,丙烯醛的副反应增加;滴加完毕后,保温反应时间为0.5~8小时,优选1h,反应时间以反应过程中取样分析原料丙烯醛是否反应完全为准。
本发明所述的合成2-乙酰氧基-3-丁烯腈的方法,还包括:反应结束后,常压精馏,塔顶回流比1:4,170℃得到2-乙酰氧基-3-丁烯腈产品。
本发明所述的合成2-乙酰氧基-3-丁烯腈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将氢氰酸和醇混合,混合后在-20~10℃保温;将丙烯醛和乙酸酐混合,混合后-20~10℃保温;
(2)、丙烯醛和乙酸酐混合溶液缓慢滴加到氢氰酸的醇溶液中,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在-20~10℃,滴加时间为0.5~5小时,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反应0.5~8小时;
(3)、步骤(2)得到的反应液在常压状态下精馏,170℃采出得到目标产品2-乙酰氧基-3-丁烯腈;其中,所述的精馏条件为:采用3块塔板的精馏柱,填料采用陶瓷环或者玻璃环,底物加热,塔顶回流比1:4采出,在67℃得到甲醇、118℃得到乙酸,甲醇、乙酸采出后,塔底温度会升高,继续加热,在塔顶170℃塔顶回流比1:4采出得到目标产品2-乙酰氧基-3-丁烯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红太阳生物化学有限责任公司;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红太阳生物化学有限责任公司;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903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