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鞍马中的安全防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89668.2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948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许小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63B5/12 | 分类号: | A63B5/12;A63B71/06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贾森君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鞍马 座体 安全防护系统 连接板 限位轴 安全性能 上表面 鞍环 环体 机械技术领域 座体上表面 间隔设置 螺栓固定 前后方向 限位机构 下表面 摆动 固连 卡接 下端 | ||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鞍马中的安全防护系统,其解决了现有鞍马安全性能较差等技术问题。本鞍马包括座体,座体的上表面还间隔设置有两个鞍环,鞍环包括环体,环体的下端固连有连接板,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于座体的上表面,本安全防护系统包括沿鞍马前后方向开设于座体上表面处的凹槽,连接板的下表面固定有卡接于该凹槽内的限位轴,座体与限位轴之间设置有能够限制该限位轴摆动角度的限位机构。本发明具有安全性能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鞍马中的安全防护系统马。
背景技术
鞍马是体操器械的一种,形状略像马,背部有两个半圆环,是木马的一种,比赛时要求运动员在两臂支撑鞍马或鞍环完成各种单脚摆越、交叉、全旋和移位转体等。因此,鞍环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是运动员做好动作的保证条件之一。实际上,在鞍环受力过程中,鞍环即使没有位移,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歪斜变量,为此,就需要对鞍环的稳定性有一个定量的限定与检测。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CN 202869800 U公开了一种鞍马环稳定性自动检测装置,其包括架设于两鞍环横梁之间的左推杆和右推杆,左推杆和右推杆之间内部设置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上部连接有步进电机的输出端,传动机构通过齿牙啮合连接有位于左推杆内的左螺旋杆和位于右推杆内的右旋螺杆;所述左推杆或右推杆内端部设置有位移传感器和推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推力传感器和步进电机通过控制器无线或有线连接有操作显示装置,控制器位于操作显示装置内部。
上述专利的检测原理就是模仿运动员对两鞍环横梁的施力,在两鞍环横梁的中间对两鞍环横梁施加一个给定的力,然后测量两鞍环横梁受力后的相对偏斜量;另外,在给定的力撤除后的特定时限内,再测量两鞍环横梁有一定恢复后的残余变形量。经过上述装置,检测鞍环稳定性是否符合要求。
上述装置虽然能够检测鞍环的稳定性,但只能够在鞍马出厂前进行检测,而无法对鞍马进行实时检测;而鞍马实际使用当中,鞍环经常受到两侧的力,当固定螺丝出现松脱鞍环不稳定时,运动员很容易受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鞍马中的安全防护系统,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通过提高鞍马的安全性能,从而保障运动员的练习安全。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鞍马中的安全防护系统,所述鞍马包括座体,所述座体的上表面还间隔设置有两个鞍环,所述鞍环包括环体,所述环体的下端固连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座体的上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防护系统包括沿鞍马前后方向开设于所述座体上表面处的凹槽,所述连接板的下表面固定有卡接于该凹槽内的限位轴,所述座体与限位轴之间设置有能够限制该限位轴摆动角度的限位机构。
其工作原理如下:本鞍马在使用时,鞍环会频繁受到外力作用,如用于固定的螺栓出现松脱,导致鞍环出现晃动甚至松脱时,由于设计有限位机构,可有效地限制限位轴的摆动角度,进而限制鞍环的转动角度,避免鞍环因为摆动角度过大导致运动员出现摔伤等安全问题,有效地提高了鞍马的安全性能,保障运动员的练习安全。
在上述的一种鞍马中的安全防护系统中,所述凹槽贯穿所述座体的前后两端面,所述凹槽的截面呈弧形,所述凹槽截面的圆心角大小为200°——320°;所述限位轴包括连接体和限位体,所述连接体与连接板的下表面连为一体且位于所述凹槽的槽口处,所述限位体呈圆柱体且与所述连接体连为一体,所述限位体设置于所述凹槽内。安装鞍环时,可将限位体的一端对准凹槽的一端,然后穿过即可,即完成了鞍环的定位,方便连接板上螺栓的固定;此外,当鞍环因外力发生偏转时,由于限位体设置于凹槽内,连接板可通过与座体上表面相抵靠来阻止鞍环继续偏转,保障运动员的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896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跳远教学与训练用弧顶双向斜起跳练习器
- 下一篇:用于跳绳手柄的简易卡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