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同沥青之间扩散系数的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87927.8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57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丁勇杰;黄宝山;杨健;朱兴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3/00 | 分类号: | G01N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严晨;许亦琳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同 沥青 之间 扩散系数 测试 方法 | ||
1.一种沥青之间扩散系数的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两种待测沥青的层体样品,层体样品的厚度为0.5-2mm;
2)将层体样品贴合,加热使层体样品之间进行扩散,加热的温度为25~190℃;
3)采用荧光显微镜采集样品截面的荧光图像,荧光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10-20倍;
4)将步骤3)中所采集的荧光图像按平行于接触面的方向进行分区,获取各区的平均灰度值,根据两种待测沥青样品各混合比例的已知灰度值,获取步骤3)中所采集的荧光图像中各区所对应的实际平均混合比例;
5)根据Fick第二定律的解析解,获取理论扩散系数所对应的各区的混合比例,并根据理论扩散系数所对应的各区的混合比例和步骤4)所获得的荧光图像各区所对应的实际平均混合比例,获得两种沥青样品的扩散系数,所述Fick第二定律方程为:
其中,c为混合比例,t为时间,D为扩散系数,x为位置;
所述步骤3)中,样品的截面垂直于待测的两个层体样品之间的接触面,截面贯穿样品的中部;
所述步骤3)中,采集的时间间隔为1~5分钟,曝光时间为0.08~10.36s,激发光波长为200~900nm;
所述步骤4)中,分区时,两种待测沥青样品所对应的图形区域均各自按平行于接触面的方向分为两个以上图形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层体样品的质量为0.04-0.16g。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将层体样品贴合时,各待测的层体样品之间的接触面为平滑的平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两种待测沥青样品各比例混合的已知灰度值的获取方法包括:将两种待测沥青样品按梯度比例混合,获取梯度比例的标准样品,利用荧光显微镜采集各样品的荧光图像,获取各样品所对应的荧光图像的平均灰度值,从而获得各混合比例所对应的灰度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使用Fick第二定律的解析解时,以样品的混合比例、荧光图像的采集时间和区域位于层体中的位置建立三维坐标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步骤4)所获得的荧光图像各区所对应的实际平均混合比例与该区域位于层体中的位置建立二位坐标系,在该荧光图像采集的时间下,与理论扩散系数进行比较,以获得两种沥青样品的扩散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8792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