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互联网敏感信息加密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85295.1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053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宋建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长圣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29/08;H04L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敏感信息 加密信息 网络传输 网站服务器 加密程序 加密技术 密文形式 明文形式 字符串 加密 登陆 用户敏感信息 读取 登陆界面 加密步骤 解密操作 位置输入 用户登陆 自动加载 互联网 解密 服务器 网页 验证 终端 转换 | ||
本发明公开一种互联网敏感信息加密技术,加密步骤如下:1)、用户打开网页的登陆界面时,会自动加载一个加密程序给终端。2)、用户在指定位置输入敏感信息,此时敏感信息为字符串明文形式,且未进行网络传输。3)、加密程序获取敏感信息时,会自动给敏感信息提前加密,形成密文形式的加密信息。4)、将加密信息的通过网络传输的方式发送给网站服务器。5)、网站服务器对加密信息进行解密操作,将密文形式的加密信息转换成可以读取的字符串明文形式,验证,登陆。本发明基于敏感信息网络传输前进行加密,将生成的加密信息传送给服务器,解密后登陆,从而加强对用户敏感信息的保护,提高了用户登陆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安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互联网敏感信息加密技术。
背景技术
登陆作为认证的一种方式,被通信、计算机、信息等领域广泛使用。目前,人们登陆电子邮箱时,一般需要输入用户名与密码,必要时还需要输入验证码,只有三者与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一致时,才可以登陆进入邮箱。当然,手机的开机密码、计算机的开机密码、无线上网的密码、网关密码等等,现有技术中一般都是由用户名和密码构成的,为了更安全,还会引入验证码来进行保护,这种方式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用户信息的安全,提高破解的难度。
但是,目前还有好几种盗取敏感信息的方式:
第一种,黑客直接制作一款山寨客户端(木马),然后在论坛中或者审核不严格的应用平台上进行散布。不注意的终端用户就可能在这些山寨客户端中直接输入账号和密码,然后山寨客户端就会监听数据的请求,当被山寨客户端发现终端用户提交敏感信息,山寨客户端(木马)将会把抓取到的这些敏感信息传回黑客的服务器中。
第二种,黑客会通过植入手机病毒伪装验证短信的形式来窃取密码。黑客首先通过常见手段将手机病毒植入到用户的手机中,然后监控等到用户使用客户端登陆账号和密码的时候(比如飞信客户端),就会伪造一个安全验证信息,说是“账号遇到安全问题,请发送密码进行验证”,不机警的用户可能就会真的以为是官方平台要求的验证短信,然后直接输入了密码并发送给了黑客。
第三,伪装免费WIFI,黑客伪装一些免费WIFI诱导用户终端连接,当用户连接该欺骗WIFI并利用该WIFI提交敏感信息。那么黑客将通过自己提供WIFI的路由器抓取用户提交的敏感信息。
这些用户敏感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拿到,这所带来的后果可小可大。
目前虽然网络传输有很多加密技术,但这都是是在传输过程中才使用到的,以上两点用户在提交的那一瞬间并不通过网络的传输,也照样会被黑客拿到用户想要提交的敏感信息,显然,在网络传输中,不管你用什么样的加密技术都是无用功了。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互联网敏感信息加密技术,基于敏感信息网络传输前进行加密,将生成的加密信息传送给服务器,解密后登陆,从而加强对用户敏感信息的保护,提高了用户登陆的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互联网敏感信息加密技术,其特征在于:加密步骤如下:
1)、用户打开网页的登陆界面时,会自动加载一个加密程序给终端。
2)、用户在指定位置输入敏感信息,此时敏感信息为字符串明文形式,且未进行网络传输。3)、加密程序获取敏感信息时,会自动给敏感信息提前加密,形成密文形式的加密信息。
4)、将加密信息的通过网络传输的方式发送给网站服务器。
5)、网站服务器对加密信息进行解密操作,将密文形式的加密信息转换成可以读取的字符串明文形式,验证,登陆。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敏感信息的加密方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长圣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未经镇江长圣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852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