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滑油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84368.5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77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朱博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N7/38 | 分类号: | F16N7/38;F16N39/04;F16N3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高原 |
地址: | 110015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加温 滑油系统 散热系统 加温 滑油泵 供油 附件机匣 级出口 输出端 管道连接 管路连接 试验运行 温度过高 试验件 试验器 输入端 滑油 申请 油箱 运转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滑油系统。所述滑油系统包括滑油泵、二次加温系统以及散热系统,所述二次加温系统的输入端与所述滑油泵的供油级出口管路连接,所述二次加温系统的输出端用于与附件机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散热系统连接在所述二次加温系统的输出端与所述附件机匣之间的管道上。本申请的滑油系统在滑油泵供油级出口管路上增加了二次加温系统以及散热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方案的加温慢和温度控制不方便问题,具体地,通过增加本申请的滑油系统,试验运行前可不必长时间对加温油箱进行加温,可在试验器运转后,滑油系统正常循环后开启二次加温系统对试验件供油进行加温。如果温度过高可以开启散热系统为滑油进行降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附件机匣试验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滑油系统。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附件机匣试验室持久试验中,润滑系统用于为附件机匣试验件供滑油。润滑系统参照发动机滑油系统设计,系统中机匣供回油结构与发动机相同。因试验有机匣供滑油温度要求(80℃和130℃),故试验前需要对滑油进行加温,设计了加温滑油箱。
油箱中装有5根加温棒,加温时油箱中滑油油位必须要高于最高的加温棒顶端,故油箱内滑油较多(大于200L)。试验运行前需要对滑油进行加温,因油箱中滑油多,需要的加温时间很长。试验运行当中在不同程序切换时,如果相邻程序供油温度温差较大还需要在运行过程中对油箱加温直至滑油温度符合下一程序要求,需要较长时间。该套滑油系统导致每日有效试验时数较少,试验效率低下。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油系统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滑油系统,所述滑油系统包括滑油泵、二次加温系统以及散热系统,所述二次加温系统的输入端与所述滑油泵的供油级出口管路连接,所述二次加温系统的输出端用于与附件机匣通过管道连接;
所述散热系统连接在所述二次加温系统的输出端与所述附件机匣之间的管道上。
优选地,所述二次加温系统包括二次加温器,所述二次加温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滑油泵的供油级出口管路连接,所述二次加温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附件机匣通过管道连接。
优选地,所述二次加温系统进一步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二次加温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附件机匣连接的管道上。
优选地,所述散热系统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所述附件机匣之间。
优选地,所述散热系统进一步包括水源,所述水源与所述散热器连通。
优选地,所述散热系统进一步包括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设置在所述水源与所述散热器之间。
优选地,所述滑油系统进一步包括加温油箱,所述加温油箱与所述滑油泵连通。
优选地,所述滑油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散热系统与所述附件机匣连通的管路上。
优选地,所述滑油系统进一步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散热系统与所述附件机匣连通的管路上。
本申请的滑油系统在滑油泵供油级出口管路上增加了二次加温系统以及散热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方案的加温慢和温度控制不方便问题,具体地,通过增加本申请的滑油系统,试验运行前可不必长时间对加温油箱进行加温,可在试验器运转后,滑油系统正常循环后开启二次加温系统对试验件供油进行加温。如果温度过高可以开启散热系统为滑油进行降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滑油系统的系统示意图。
附图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843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