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成电路直流参数I-V曲线测试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83292.4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207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袁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渭南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R31/28 | 分类号: | G01R3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71409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成电路 直流 参数 曲线 测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集成电路直流参数I‑V曲线测试系统,包括测试模块、USB2.0通讯模块、主控模块、显示模块、报表生成模块、ACCESS数据库管理模块和自检和校准软件模块,所述测试模块检测的数据信息通过USB2.0通讯模块传输到主控模块,本发明集成电路I‑V曲线测试系统釆用USB2.0通讯协议与主机通讯,测试通道最高配置可达2048个,每个通道可配置地、两种电源和引脚信号测试四种模式,主机应用程序为多文档界面,支持Windows XP和Windows 7系统,通用直流参数如静态工作电流、输入引脚的漏电流、引脚的开短路、引脚之间的阻抗分析和IV曲线的测试功能做成测试模块,用户只要在相应的配置界面配置好测试条件就能测试,用户模式在技术人员熟悉DLL函数后可灵活的编程测试逻辑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直流测试技术领域,具体为集成电路直流参数I-V曲线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集成电路工艺和技术的发展,芯片系统集成发展趋势越来越复杂和庞大,引脚也越来越多达到成百上千,给芯片测试带来了更大的测试难度和挑战。而市场上的中低端测试设备的测试通道都小于256个通道,而高端测试设备通道配置可达2048个,但是价格高达百万美金以上,测试编程复杂,都要专业人士,这样测试费用高,测试时间长。并且高端测试设备全是欧美和日本研发生产,中低端测试设备国内虽有生产,但相对欧美和日本的中低端测试设备明显存在设备落后,升级换代缓慢,市场占有率极低。为提升国内的测试设备自主开发水平,减少和摆脱对国外测试设备的依赖,提高测试效率,减少测试成本,促进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发展。因此,设计一种新型集成电路直流参数I-V曲线测试系统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集成电路直流参数I-V曲线测试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集成电路直流参数I-V曲线测试系统,包括测试模块、USB2.0通讯模块、主控模块、显示模块、报表生成模块、ACCESS数据库管理模块和自检和校准软件模块,所述测试模块检测的数据信息通过USB2.0通讯模块传输到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电性连接显示模块、报表生成模块、ACCESS数据库管理模块和自检和校准软件模块。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测试模块包括引脚开短路测试模块、输入引脚漏电流测试模块、用户模式测试模块、静态电流测试模块和IV曲线测试模块。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引脚开短路测试模块包括下位机、矩阵开关模块和测试电路,所述矩阵开关模块包括若干个子模块,且每个子模块包括若干个矩阵开关芯片,每个矩阵开关芯片包括若干个测试通道,所述矩阵开关芯片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下位机相连接,所述矩阵开关芯片的测试通道与测试电路相连接,所述矩阵开关芯片的电源输入端设有一个稳压电容,矩阵开关芯片的接地端设有一个稳压电容。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静态电流测试模块包括磁感应式电流传感器、电阻板卡、以及与电阻板卡输出端电连接的上位机,电源通过两根电线为被测模块供电,其中两根电线中任意一根穿过磁感应式电流传感器;所述磁感应式电流传感器输出端与电阻板卡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上位机通过控制电阻板卡实时获取被测模块的瞬态电流值,并根据瞬态电流值得到被测模块的静态电流值。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主控模块包括USB通讯功能接口电路、FPGA控制电路、DPS电源电路、通道控制电路、SDRAM存储电路、模数转换电路和PMU参数测量电路,所述USB通讯功能接口电路电性连接USB.通讯模块,所数据FPGA控制电路电性连接DPS电源电路、通道控制电路、SDRAM存储电路、模数转换电路和PMU参数测量电路。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FPGA控制电路包括一个FPGA,所述FPGA配置成32位NIOSII处理器,所述FPGA通过5个IO口与用户交互并控制烧录电压及烧录流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渭南师范学院,未经渭南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832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器件及电子器件的密封方法
- 下一篇:数据分享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