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带处理资源分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82563.4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058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妮娜;杨喜宁;曹阳阳;曹欢;周一青;石晶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科晶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8/08 | 分类号: | H04W28/08;H04W28/16;H04W72/04;G06F9/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0 | 代理人: | 王勇;李科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带 处理 资源 分配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带处理资源的分配方法,该基带处理由多个多核DSP执行,该方法包括根据待处理的数据量确定构成基带处理单元包含的DSP数量;根据各个DSP的负载情况以及所确定的DSP数量选择所述基带处理单元包含的DSP。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实现系统级、任务级和指令线程级维度上的并行处理,从而有效提高基带处理的资源利用率和处理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带处理资源分配系统和基带处理资源分配方法。
背景技术
已部署的传统基站处理能力相对固定,无法按需扩容,运营商需要耗费昂贵的建设维护费以及高额的站址配套和租赁费用,通过大量的增加基站数量,以满足无线宽带及窄带的业务需求。此外,传统基站之间彼此独立,无法实现资源的统计复用,造成资源和能源的极大浪费。
为了解决上述的传统基站限制以应对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的爆发式增长,新的基站正在逐渐替代传统基站,目前主要有Cloud-RAN(CRA N)网络架构和超级基站的集中式网络架构。例如,图1示出了中科院计算所提出的超级基站的集中式网络架构的拓扑图,整个架构分为4层资源,每层资源均采取水平池化共享的理念。第一层为分布式光纤拉远射频单元,即RRH,负责无线信号收发及简单的信号处理,通过光纤将射频数据传回超级基站机房,然后通过射频交换机将射频数据按需要交换到任意基带处理单元;第二层是多模可重构的基带处理资源池,可采用DSP来实现基站的基带处理;第三层是多模可重构的协议处理资源池,主要完成基站层2和层3的协议处理;第四层是全局资源管理控制池,主要完成对基站的管理控制,如RRM(无线资源管理),OAM(操作维护)等,以及整个超级基站系统的资源分配与调度控制。
尽管集中式的基站架构能够有效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实现计算资源的共享以及负荷均衡与集中等,然而,随着正交频分复用(OFDM)、多天线收发(MIMO)和协同多点传输(CoMP)等新技术的引入,无线算法复杂度上升,这对基带信号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基带处理还不能有效地满足基带信号处理的实时性需求。
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提高基站处理海量数据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基带处理资源分配系统和基带处理资源分配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带处理资源的分配方法,其中,该基带处理由多个多核DSP执行,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待处理的数据量确定构成基带处理单元包含的DSP数量;
步骤2:根据各个DSP的负载情况以及所确定的DSP数量选择所述基带处理单元包含的DSP。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基带处理资源的分配方法还包括:当所述基带处理单元中一个DSP的负载高于第一阈值时,在所述基带处理单元所包含的DSP之间进行负载传递,以实现所述基带处理单元所包含的DSP 之间的负载均衡。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基带处理资源的分配方法还包括:当所述基带处理单元中的多个DSP的负载均低于第二阈值时,在所述基带处理单元所包含的DSP之间进行负载搬移,以将具有相对较低负载水平的DSP 上的负载聚合到相对较高负载水平的DSP。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基带处理资源的分配方法还包括步骤3,该步骤3包括以下子步骤:
步骤31:将所述基带处理单元的各个DSP划分为一个主核和多个从核;
步骤32:将基带处理的上行任务和下行任务分别分解为多个上行子任务和多个下行子任务;
步骤33:基于计算复杂度将所述上行子任务和所述下行子任务分配给所述基带处理单元的各个DSP的主核和从核,其中,至少一个上行子任务和至少一个下行子任务分配给相同的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科晶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科晶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825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