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激光干涉法信号提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81806.2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18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宁;薛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H17/00 | 分类号: | G01H17/00;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0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 干涉 信号 提取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光干涉法信号提取系统,机械振子与光纤端面反射回的光将发生干涉,光腔长度也就是机械振子位移的变化将引起反射光强的变化,通过光电探测器将机械振子位移的信号转变为电压信号,电压信号将分为两路,第一路经过信号放大采集单元后被放大并进行数据采集,再送入电脑内做傅里叶变换,将时域信号转换为频谱,以反映机械振子的振动状态,第二路信号作为PID控制单元的输入,控制激光干涉工作点,所述的噪声隔离单元位于PID控制单元的输入端前面,避免PID控制单元的噪声进入到信号放大采集部分中。本发明能够将工作点始终锁定在干涉曲线的斜率最大点,并解决外界干扰引起的光干涉腔距离变化引起干扰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号读取与稳定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激光干涉法信号提取系统。
背景技术
基于微纳机械振子的力探测具有很高的局部空间响应和灵敏度,这使它成为测量微纳尺度小样品的理想工具,推动了相关科学问题更深入的研究。在进行磁性或表面测量时,信号反映在机械振子共振频率的变化上,比如扭矩测磁学测量小尺寸的磁性样品,原子力显微镜采用交流模式进行测量等。微纳米量级的机械振子的振动位移只有皮米(pm)量级,测量如此小的位移对测量仪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目前主流用于测量微纳机械振子位移的方法有电容耦合,磁感应和光纤干涉这3种。而光纤干涉法是被认为灵敏度最高,对测试样品影响最小的一种方法。就激光干涉法来说,目前常用的做法是激光器连接光纤耦合器,然后通过微透镜将光聚焦到机械振子上,机械振子与光纤前端组成光干涉腔,光纤前端反射的光与机械振子反射的光发生干涉,干涉信号通过光纤耦合器用光电探测器测量,然后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通过调节激光的波长,将光纤干涉信号的工作点设置在干涉信号斜率最大处,这时的位移信号也大,测量效果达到最好。
在实际的测量中情况并非如此理想,比如在进行扭矩磁测量的过程中,磁场由小到大的扫场过程中,由磁性样品引起的扭矩会改变,悬臂梁会受到扭矩而变弯,这会引起光干涉腔长度的变化,之前设定好的工作点会发生变化。这带来的影响是会减小机械振子振动信号的信噪比,有时还会丢失信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激光干涉法信号提取系统。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激光干涉法信号提取系统,包括有激光器、激光器电源、PID控制单元、光电探测器、信号放大采集单元、噪声隔离单元和电脑,所述的激光器电源输出电流到激光器,激光器发出的激光干涉信号形成后,经过光纤耦合器将激光功率衰减100倍,然后通过微透镜聚焦于机械振子振动位移最大位置,光纤端面与机械振子表面形成光腔,机械振子与光纤端面反射回的光将发生干涉,光腔长度也就是机械振子位移的变化将引起反射光强的变化,通过光电探测器将机械振子位移的信号转变为电压信号,电压信号将分为两路,第一路经过信号放大采集单元后被放大并进行数据采集,再送入电脑内做傅里叶变换,将时域信号转换为频谱,以反映机械振子的振动状态,第二路信号作为PID控制单元的输入,控制激光干涉工作点,所述的噪声隔离单元位于PID控制单元的输入端前面,避免PID控制单元的噪声进入到信号放大采集部分中。
所述的激光器电源为电流源,电流范围为0-100mA,所述的激光器采用波长为1550nm的单模激光器,所述的光纤耦合器采用99:1的衰减比,所述的光电探测器的型号为Newport1550。
所述的PID控制单元包括有有源低通滤波器、FPGA芯片和温控单元,光电探测器的第二路信号经过有源低通滤波器之后作为PID控制单元的输入,控制激光干涉工作点,进入光电探测器的干涉信号强度随腔长或激光波长是正弦关系,将PID控制程序写入FPGA芯片中,经过有源低通滤波器之后的信号被FPGA芯片的一个模拟输入通道采集,然后经FPGA芯片处理后,输出值经由FPGA的模拟输出端口去控制温控单元的调制端口,温控单元再去控制激光器的温度。
所述的温控单元为TEC200温控仪,所述的FPGA芯片的型号为PXIe7854R。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818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频响函数的施工质量问题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回转支撑振动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