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及其所形成的成型品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81767.6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47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李至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51/04 | 分类号: | C08L51/04;C08L2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吴志红;臧建明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苯乙烯系共聚物 丙烯腈 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 组成物 橡胶粒子 成型品 丙烯酸酯系橡胶 重量平均分子量 重量平均粒径 双峰分布 分散相 相异 粒子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及其所形成的成型品。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包括:76重量%至83重量%的苯乙烯系共聚物所形成的连续相与17重量%至24重量%的橡胶粒子所形成的分散相,其中橡胶粒子包括丙烯酸酯系橡胶粒子,其重量平均粒径为0.10μm至0.20μm及0.35μm至0.50μm的双峰分布。苯乙烯系共聚物包括重量平均分子量相异的第一及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基于第一与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总含量为100重量%,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含量为25重量%至80重量%,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含量为20重量%至75重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树脂组成物,尤其涉及一种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及其所形成的成型品。
背景技术
热可塑性树脂如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已经普遍地应用于不同领域,例如家用电器、机械零件、办公用品、电子元件或汽车工业等广大领域。其中,由于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所制得的成型品表面光泽度均一,使外观看起来十分美观,经常用于产品的外观件使用。
而常见的热可塑性树脂的加工成型方法,例如:射出成型、押出成型或吹延成型等都能对热可塑性树脂进行塑形。此外,也有像是真空成型之类的特殊加工方法,是先将树脂押成板状(sheet)后,再加热软化,藉助真空压力制成所需要的成型品;其中,加工成型性会因为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的成分而变化。
在现有技术的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于进行板材成型时,因为其伸长率(Elongation,EL)低,进而影响其加工成型性,造成所制得板材的外观形状不佳。
因此,如何提升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的伸长率,已然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欲突破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及一种由前述组成物所形成的成型品,能提升伸长率,进而有助于提升树脂组成物的加工成型性。
本发明的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包括76重量%至83重量%的苯乙烯系共聚物所形成的连续相,以及17重量%至24重量%的橡胶粒子所形成的分散相,其中所述橡胶粒子包括丙烯酸酯系橡胶粒子,所述丙烯酸酯系橡胶粒子的重量平均粒径为0.10μm至0.20μm及0.35μm至0.50μm的双峰分布。所述苯乙烯系共聚物包括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以及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所述第一与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相异。其中所述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在11万至17万之间,所述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在18万至24万之间。基于所述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与所述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总含量为100重量%,所述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含量为25重量%至80重量%,所述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含量为20重量%至75重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第一与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总含量为100重量%,所述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含量为25重量%至75重量%,所述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含量为25重量%至75重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为11万至17万,所述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为18万至24万。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包含31重量%至40重量%的丙烯腈系单体单元及60重量%至69重量%的苯乙烯系单体单元,所述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包含26重量%至29重量%的丙烯腈系单体单元以及71重量%至74重量%的苯乙烯系单体单元。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丙烯酸酯系橡胶粒子的重量平均粒径为0.10μm至0.20μm及0.40μm至0.48μm的双峰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817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