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级TiO2在空气净化机过滤网上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80610.1 | 申请日: | 201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698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刘丽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丽婷 |
主分类号: | F24F3/16 | 分类号: | F24F3/16;F24F1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型材边框 防护网 过滤网 过滤 空气净化机 铝合金质 光触媒 纳米级 边框 空气净化器 铝型材封边 净化空气 净化效率 菱形网格 抗菌率 内固定 泡沫镍 抗菌 镍基 上喷 应用 能耗 涂料 无毒 安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级TiO2在空气净化机过滤网上的应用,包括铝型材边框、过滤网和防护网,所述铝型材边框为铝合金质包边框,所述铝型材边框内固定安装有一层过滤网和一层防护网,所述过滤网为光触媒镍基网,所述防护网为铝合金质菱形网格式网,所述过滤网上涂有TiO2制成的涂料。在泡沫镍的基础上喷光触媒,四周铝型材封边,然后安装到空气净化器中使用,能够起到净化空气和抗菌的作用,抗菌率可达到99.99%,并且无毒、安全、稳定性好、净化效率较高,能耗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级TiO2在空气净化机过滤网上的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日常工作、生活的环境和卫生健康有了更高的需求,在保证室内热舒适性的前提下,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成了空气调节又一项重要的控制指标,同时,更精密的微电子生产航空航天等也对空气质量提出了要求,由此空气净化技术得到了新的发展和应用,成为了空气调节不可缺少的部分,改善空气品质的对策措施:1)消除或控制室内污染源2)提高新风效应3)室内空气自净;
传统空气净化技术:1.过滤器——空气过滤器的应用为最常用的空气洁净技术,其空气净化机理是通过筛分、截留、碰撞、扩散、吸附作用实现的,以去除室内空气中的悬浮微粒为主。常用的为物理阻留过滤器——按性能划分为粗、中、亚高、高效过滤器,其滤料一般为无纺布(也称熔喷非织造布-聚丙烯纤维)、丙纶滤布、超细玻璃纤维滤纸、丙纶滤纸,泡沫纤维等,能去除0.5~5.0um以上的灰尘粒子,对气流会产生较大阻力;2.静电集尘式空气净化器:用纤维状活性炭滤网及静电滤尘网进行净化空气;吸附式过滤的原理:由于吸附剂和吸附质分子间的作用力引起的。作用力分为物理吸附力和化学吸附力。物理吸附是可逆过程,只能暂时阻挡污染不能消除污染,,用过的过滤器需要后期处理。化学吸附是不可逆过程,是挥发性物质的分子和吸附剂起化学反应而生成非挥发性物质。活性炭是最常用的吸附剂,其由于特殊的工艺,能产生丰富的微孔结构,这些人眼看不到的微孔能够依靠分子力,吸附各种有害的气体和液体分子,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活性炭微孔吸附满以后,活性炭就失去吸附性能,所以在正常使用情况下需要定期更换滤网;活性碳多是粉末状或颗粒状,大部分情况下不能直接用于各种净化设备中,必须使活性炭具有一定形状和支撑强度,才能使用。对许多的VOC气体(如甲醛)都有效,一般需与PIA(浸过KMnO4的Al2O3)联合使用;3.静电吸附:由于病毒等物质多吸附在灰尘、细菌等载体上而这些载体往往带电,通过驻极体静电材料后由于静电作用被吸附。常用滤料如:手术口罩用料——聚丙烯驻极体静电过滤材料,能去除0.3um粒子,空气驻极体静电吸附法利用静电吸附,在保证过滤效果的情况下不会增加空气阻力,经济性高。
活性炭吸附技术的缺点:活性炭只能暂时吸附,并且随温度、风速升高,所吸附的污染物就有可能游离出来,所以要经常更换过滤材料,避免吸附饱和;寿命短;静电集尘技术的缺点:容易产生臭氧,而且只对颗粒物等大粒子气体有效果;
针对上述不足,需要设计和开发一种纳米级TiO2在空气净化机过滤网上的应用,能够补足上述各个缺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纳米级TiO2在空气净化机过滤网上的应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纳米级TiO2在空气净化机过滤网上的应用,包括铝型材边框、过滤网和防护网,所述铝型材边框为铝合金质包边框,所述铝型材边框内固定安装有一层过滤网和一层防护网,所述过滤网为光触媒镍基网,所述防护网为铝合金质菱形网格式网,所述过滤网上涂有TiO2制成的涂料。
优选的,所述过滤网的密度和厚度分别为110PPI和2.5MM。
优选的,所述防护网的网孔规格为《6*12,梗宽0.8MM,厚度0.3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丽婷,未经刘丽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806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