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网络设备、光网络设备处实施的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78069.0 | 申请日: | 201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892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冯翰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61 | 分类号: | H04B10/61;H04Q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王茂华;程延霞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设备 实施 方法 计算机 可读 介质 | ||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光网络设备、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在此描述的设备包括光纤阵列,其响应于处于直通模式而接收和输出第一光信号,以及响应于处于色散补偿模式而接收第二光信号并且对第二光信号进行时域均衡。该设备还包括光接收器,其将第一光信号转换为第一电信号以及将经均衡的第二光信号转换为第二电信号。该设备还包括第一CDR模块和第二CDR模块。第一CDR模块对第一电信号进行时钟恢复。第二CDR模块对第二电信号进行时钟恢复。该设备还包括切换模块,其响应于确定从光接收器接收到第一电信号而向第一CDR模块提供第一电信号,以及响应于确定从光接收器接收到经均衡的第二电信号而向第二CDR模块提供经均衡的第二电信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光通信方法和设备,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光网络设备、光网络设备处实施的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第五代(5G)高速前传和回传业务、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应用、大数据分析和超高分辨率视频传输的高速发展,主流的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10Gb/s以太网无源光网络(10G-EPON)的容量不足以满足大带宽业务的需求。目前通信设备供应商正在大力发展下一代单波长25Gb/s和40Gb/s PON。同时,例如全业务接入网论坛(FSAN)、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和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部(ITU-T)等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在制定相应的下一代PON(NG-PON)标准。
考虑到用户的不同需求和网络构建费用,现有的EPON、GPON和10G-EPON可以与下一代25Gb/s和40Gb/s PON长期共存。因此,现有的PON与下一代PON之间的PON融合成为一个实际问题。在PON融合时应当考虑的问题例如包括网络性能的优化和构建成本的降低。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光网络设备、光网络设备处实施的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在第一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网络设备。该光网络设备包括光纤阵列。光纤阵列被配置为响应于处于直通模式而接收和输出第一预定传输速率的第一光信号,以及响应于处于色散补偿模式而接收第二预定传输速率的第二光信号并且对第二光信号进行时域均衡。第二预定传输速率高于第一预定传输速率。该光网络设备还包括光接收器。光接收器被配置为将第一光信号转换为第一电信号以及将经均衡的第二光信号转换为第二电信号。光接收器具有与第一预定传输速率相关联的带宽。
该光网络设备还包括第一时钟数据恢复(CDR)模块。第一CDR模块被配置为对第一电信号进行时钟恢复。该光网络设备还包括第二CDR模块。第二CDR模块被配置为对第二电信号进行时钟恢复。该光网络设备还包括切换模块。切换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确定从光接收器接收到第一电信号而向第一CDR模块提供第一电信号,以及响应于确定从光接收器接收到经均衡的第二电信号而向第二CDR模块提供经均衡的第二电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切换模块包括射频开关和信号检测与控制模块。射频开关被耦合在光接收器与第一CDR模块和第二CDR模块之间。信号检测与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基于第一CDR模块和第二CDR模块输出的信号中的第一控制信息生成第一切换命令,向射频开关发送第一切换命令,以指示射频开关在第一CDR模块和第二CDR模块之间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纤阵列被耦合在第一光开关和第二光开关之间。信号检测与控制模块被进一步配置为:基于第一CDR模块和第二CDR模块输出的信号中的第二控制信息生成第二切换命令,向第一光开关和第二光开关发送第二切换命令,以设置光纤阵列处于直通模式或色散补偿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接收器包括雪崩光电二极管和跨阻放大器。雪崩光电二极管具有与第一预定传输速率相关联的带宽,并且被配置为将第一光信号转换为第三电信号以及将经均衡的第二光信号转换为第四电信号。跨阻放大器具有与第一预定传输速率相关联的带宽,并且被配置为对第三电信号进行放大以获得第一电信号以及对第四电信号进行放大以获得第二电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780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