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于自动检测过滤效果的板框式压滤机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70442.8 | 申请日: | 201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65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景岩;薛超;王栓林;王拴绪;欧卫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5/21 | 分类号: | B01D25/2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麒***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框式压滤机 水质检测仪 过滤效果 压滤装置 自动检测 滤水 水池 控制模块 工作效率高 框式压滤机 环保设备 污水过滤 本板 过滤 污水 检测 | ||
本发明属于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于自动检测过滤效果的板框式压滤机及其工作方法。其中,本板框式压滤机包括:压滤装置,以及位于水池内的水质检测仪;所述压滤装置适于将其内的污水过滤并排至水池内;所述水质检测仪适于检测水池内的滤水的质量;当滤水的质量低于控制模块的设定值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关闭压滤装置,以停止过滤污水。本发明的板框式压滤机通过水质检测仪自动检测滤水的质量,具有工作效率高和过滤效果好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设备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适于自动检测过滤效果的板框式压滤机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板框式压滤机作为一种理想的悬浮固液分离设备,在工业生产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在应用过程中板框式压滤机污水中存在的残渣会逐渐堵塞滤布,以致最终滤布失去过滤功能。而滤布在使用过程中也会逐渐削弱其过滤作用,若不对过滤后的滤水质量进行检测,将有可能导致过滤后的水质不符合排放标准或后续使用条件,既浪费了生产成本,又不能达到过滤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于自动检测过滤效果的板框式压滤机及其工作方法,以自动检测过滤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板框式压滤机,包括:压滤装置,和位于水池内的水质检测仪;所述压滤装置适于将其内的污水过滤并排至水池内;所述水质检测仪适于检测水池内的滤水的质量;当滤水的质量低于控制模块的设定值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关闭压滤装置,以停止过滤污水。
进一步,所述压滤装置包括:所述控制模块、过滤板框、安装在过滤板框内的搅动机构和位于过滤板框一侧的驱动机构;所述控制模块适于控制驱动机构向过滤板框的另一侧进行挤压以过滤污水,所述搅动机构适于在该挤压过程中对过滤板框内的污水进行搅动。
进一步,所述过滤板框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设置在两侧板上的滤布;所述滤布适于绕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围成一过滤腔室;所述压滤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所述过滤板框且依次排列,并形成连通的过滤腔室,以及在相邻两个过滤板框之间形成排水室;在第一侧板的上端设有入水口,在第二侧板的上端设有出水口,在排水室的侧部设有排水口;所述过滤腔室的出水口与相邻过滤腔室的入水口连通,以使污水由入水口进入第一过滤腔室后,依次流入所有过滤腔室;当驱动机构向过滤板框的另一侧进行挤压时,污水经滤布过滤后进入排水室,并由排水口排出至水池。
进一步,所述搅动机构包括:通过波轮转轴安装在第一侧板内侧的波轮;当驱动机构向过滤板框的另一侧进行挤压时,所述第二侧板向第一侧板移动,以使过滤腔室内的污水向波轮挤压,从而带动波轮搅动污水。
进一步,在波轮转轴的轴端通过顶盖轴承外套一顶盖;当波轮转动时,所述波轮转轴适于在顶盖内围绕顶盖轴承转动。
进一步,所述搅动机构还包括位于第一侧板外侧的波轮电机;在过滤腔室内设有一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模块适于设定第一压力值,并接收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值;当检测值大于第一压力值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波轮电机驱动波轮转轴转动,以带动波轮转动。
进一步,所述波轮的扇叶包括第一叶面和第二叶面,且所述第一叶面与第二叶面的夹角为90°;所述第一侧板为长方形或正方形,且所述波轮转轴位于第一侧板的中心。
进一步,所述过滤板框安装在一固定支架上;所述固定支架的一侧设有可移动的滑板,另一侧固定有限位板;所述过滤板框位于滑板和限位板之间,且其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滑板和限位板;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一气缸,且该气缸的活塞杆适于通过顶杆抵于滑板的外侧;当气缸将顶杆顶出时,所述滑板带动第二侧板向第一侧板移动,即驱动机构向过滤板框的另一侧进行挤压;当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大于控制模块设定的第二压力值时,所述气缸适于拉回顶杆,以使过滤板框复位并产生负压,将水池中的水倒吸至过滤腔室内,以反向冲刷滤布;所述控制模块适于控制气缸反复进行顶出或拉回动作,以使过滤板框反复进行挤压或复位动作,最终将过滤腔室内的污水过滤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704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