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接喷墨打印短沟道电极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69969.9 | 申请日: | 201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26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宁洪龙;陶瑞强;姚日晖;陈建秋;杨财桂;周艺聪;蔡炜;朱镇南;魏靖林;彭俊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41M5/00 | 分类号: | B41M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刘瑜;苏运贞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滴 打印 电极 短沟道 喷墨打印 平行 垂直 实验筛选 融合 可重复 组打印 探索 | ||
1.一种直接喷墨打印短沟道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1)两个液滴打印:选择喷墨打印的墨水,设定打印参数,进行液滴打印,以两个液滴为一组,打印间距不同的液滴组,然后根据打印结果确定喷墨打印的两个液滴之间融合的规律,得出两个液滴从分开到全部融合的液滴间距d1,以及两个液滴从距离较短到距离较大的液滴间距d2;
(2)四个液滴打印:
①设定平行于打印方向的液滴间距为Dm,垂直于打印方向的液滴间距为Dn,则平行于打印方向的短沟道电极的液滴间距的范围为:d1-10<Dm≤d1,d2-11<Dn<d2;垂直于打印方向的短沟道电极的液滴间距的范围为:d2-11<Dm<d2,d1-10<Dn≤d1;
②根据步骤①中获得的Dm和Dn的范围值,采用与步骤(1)相同的墨水和打印参数进行液滴打印,然后根据打印结果筛选出能够短沟道打印的Dm和Dn值,再根据筛选出的Dm和Dn值进行短沟道打印,得到短沟道电极;
步骤(1)中所述的两个液滴从距离较短到距离较大的液滴间距d2为两个液滴全部分开,不发生液滴融合的最小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接喷墨打印短沟道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阵列打印的步骤:采用与步骤(1)相同的墨水和打印参数,根据步骤②中筛选出的Dm和Dn值,进行短沟道电极阵列打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接喷墨打印短沟道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喷墨打印的墨水为颗粒型银墨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接喷墨打印短沟道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喷墨打印的墨水为韩国Advanced Nano Products公司的颗粒型银墨水DGP-45LT-15C。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接喷墨打印短沟道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液滴打印的条件为:液滴间距35μm、喷射速率2m/s、基板温度30℃、喷嘴温度30℃。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直接喷墨打印短沟道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d1=58μm,d2=94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接喷墨打印短沟道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②中筛选出能够短沟道打印的Dm和Dn值通过如下方法实现:在步骤①中获得的Dm和Dn的范围值内,从最小d1、d2-1的设定值开始,在偏离10μm内逐渐扩大范围,通过喷墨打印结果确定能够短沟道打印的Dm、Dn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6996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