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常温常压下降低臭氧浓度和/或消除臭氧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68970.X | 申请日: | 201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654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钟多琳;袁弓夷 | 申请(专利权)人: | 钟多琳;袁弓夷 |
主分类号: | B01D53/74 | 分类号: | B01D53/74;B01D53/66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元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5 | 代理人: | 刘元霞;谢怡婷 |
地址: | 51010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臭氧 氧分子 常温常压 负电场 高电压 氧原子 臭氧分子 加速臭氧 常温常压条件 施加 分子运动 高速运动 外力作用 自由组合 负离子 带电 还原 游离 恢复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常温常压下降低臭氧浓度和/或消除臭氧的方法,所述方法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将臭氧通过高电压负电场,利用高电压负电场将臭氧分子还原成氧分子,实现臭氧浓度的降低和/或臭氧的消除;或者,通过施加外力的方式加速臭氧运动,利用臭氧分子在常温常压下能发生自然衰竭的现象,实现臭氧的消除。通过施加外力加速臭氧分子运动是基于外力作用令臭氧失去一个氧原子,恢复为氧分子。利用高电压负电场是将被带电的高速运动的负离子击成氧分子和氧原子,两个游离的氧原子再自由组合成一个稳定的氧分子,起到消除臭氧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臭氧的去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常温常压下降低臭氧浓度和/或消除臭氧的方法。
背景技术
臭氧(O3),与人们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臭氧是把双刃剑,既可以助人,也可以害人。人工制造臭氧用以杀菌、灭病毒、除臭、消毒,以求达到净化空气或水的目的。同时人们也想方设法克服因为高电压、电解、电离、电击及高紫外线等生产或生活条件下所难以避免产生的臭氧。
人类若在臭氧浓度为3~15mg/L的环境下,会出现头疼及呼吸器官局部麻痹等不适症状;处于臭氧浓度为15~60mg/L的环境时,人体会受到严重伤害,甚至可破坏人体的免疫机能,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病变。
臭氧的比重为2.14g/L,空气的比重为1.293g/L。当臭氧浓度为1%(约等于14.3mg/L)以下,在常温常态下,臭氧的半衰期为20~30分钟。如果人较长时间内处于一直不断产生臭氧的环境下,考虑到臭氧的比重及衰竭时间,人类会受到较大程度的伤害。
为了保证人类的安全,多国政府或相关国际协会皆界定了臭氧浓度的允许值,同时制定了臭氧工业的卫生标准。国际臭氧协会认定臭氧浓度允许值为0.1ppm/10H,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为0.1ppm/8H,中国为0.15ppm/8H。
由于在日常生活中,人体因臭氧而遭受严重伤害的案例较少,且臭氧在30分钟左右会开始自然衰竭,再加上臭氧的经济价值也不是太高,所以一直以来,科研人员没有花太多的精力去研究迅速消除臭氧的方法。目前已知的消除臭氧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1)加温至60℃以上;2)等待30分钟以上;3)加入强还原剂。这三种方法的经济成本较高,且均为实验室或科研中常规选择的、较小规模范围内有效的手段。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常温常压下降低臭氧浓度和/或消除臭氧的方法。所述方法是利用在常温常压条件下臭氧可自然衰竭的现象,运用加速其分子运动的多种方法;或者利用高压负电场所产生的负电荷能量击断臭氧分子中化学键的原理,实现了快速、高效降低臭氧浓度和/或消除臭氧。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在常温常压下降低臭氧浓度和/或消除臭氧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将臭氧通过高电压负电场,利用高电压负电场所产生的负电荷能量将臭氧分子还原成氧分子,实现所述臭氧浓度的降低和/或臭氧消除;或者,通过施加外力的方式加速臭氧分子运动,利用臭氧分子在常温常压下能发生自然衰竭的现象,实现所述臭氧的消除。
根据本发明,所述通过高电压负电场,利用高电压负电场所产生的负电荷能量将臭氧分子还原成氧分子的臭氧浓度降低和/或臭氧消除的方法适用于纯臭氧或高浓度的臭氧。
优选地,所述高浓度的臭氧选自浓度大于0.15ppm的臭氧。
根据本发明,所述通过施加外力的方式加速臭氧分子运动,利用臭氧分子在常温常压下能发生自然衰竭的现象的臭氧消除方法适用于低浓度的臭氧。
优选地,所述低浓度的臭氧选自浓度小于等于0.15ppm的臭氧。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钟多琳;袁弓夷,未经钟多琳;袁弓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689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次氯酸钙生产中氯气的全自动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性能稳定的废气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