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重力原理的S型铜粉回收槽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67496.9 | 申请日: | 201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01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周树乔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旺达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C22B7/00;C22B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6700 安徽省铜陵***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重力 原理 型铜粉 回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铜粉回收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重力原理的S型铜粉回收槽。
背景技术
在工业化生产当中,会产生一定量的铜粉,其中大部分铜粉会流入废水中。为实现废水中的铜粉回收,现有的铜粉回收装置,电力消耗大,运行噪音大,处理成本较高,而使用沉降池沉降,处理能力小,铜粉回收效果差。
针对上述问题,专利CN201510329892进行方案设计,该方案采用设置多个上、下挡板和过滤板来实现对铜粉回收,在分析该方案后,发现该方案主要通过过滤的技术手段来实现铜粉回收,但实际情况下,废水中的铜粉多为小型颗粒状,如果过滤孔取较大,过滤效果差,如果滤孔去较小,容易堵塞,所以该方案在实际运用中比较难以实现。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工作人员在积极解决上述问题,但是尚未取得有效的改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重力原理的S型铜粉回收槽,设计了弯曲的左右壳体形成一个S型的流道,增大了铜粉水与壳体内表面的接触面积,设计了缓流端,使水流平缓,利用重力作用,使铜粉随水流在流道层层上升过程中产生更多沉淀现象,铜粉落在左右壳体内表面,从而提高铜粉回收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重力原理的S型铜粉回收槽,包括进水口、出水口、壳体和流道。
所述的壳体由左壳体和右壳体组成;所述的左壳体和右壳体上分别设计有缓流端,使水流平缓,左壳体和右壳体中间形成流道;所述的流道的形状为S型;增大了铜粉水与壳体内表面的接触面积。利用重力作用,使铜粉随水流在流道层层上升过程中更多机会发生沉淀现象,铜粉落在左右壳体内表面。
所述的左壳体上端设有回流板,主要起防止回流作用。
优选的,所述的左壳体和右壳体通过焊接而成。
优选的,所述的缓流端的数量至少为五个,其作用是减少涡体产生,使水流平缓。
优选的,所述的缓流端的弯角为120度,其作用是减少涡体产生,使水流平缓。
优选的,所述的回流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度,主要起防止回流作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重力原理的S型铜粉回收槽,设计了弯曲的左右壳体形成一个S型的流道,增大了铜粉水与壳体内表面的接触面积,设计了缓流端,使水流平缓,利用重力作用,使铜粉随水流在流道层层上升过程中产生更多沉淀现象,铜粉落在左右壳体内表面,从而提高铜粉回收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进水口1、出水口2、壳体3、流道4、回流板5、缓流端6、左壳体31、右壳体3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重力原理的S型铜粉回收槽,包括进水口1、出水口2、壳体3和流道4。
所述的壳体3由左壳体31和右壳体32组成,所述的左壳体31和右壳体32通过焊接而成。所述的左壳体31和右壳体32上分别设计有缓流端6,所述的缓流端6的数量至少为五个,所述的缓流端6的弯角为120度,其作用是减少涡体产生,使水流平缓。左壳体31和右壳体32中间形成流道4;所述的流道4的形状为S型;增大了铜粉水与壳体内表面的接触面积。利用重力作用,使铜粉随水流在流道层层上升过程中更多机会发生沉淀现象,铜粉落在左右壳体内表面。
所述的左壳体31上端设有回流板5,所述的回流板5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度,主要起防止回流作用。
本实施例的一种基于重力原理的S型铜粉回收槽在使用时,铜粉水从进水口进入,经过流道层层上升,水流平缓,水中铜粉受重力作用容易发生沉淀现象,铜粉被收集在左右壳体表面,处理过的水从出水口流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旺达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旺达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674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青蒿浓缩液醇沉过程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污水沉降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