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气预热装置及振动除尘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65489.5 | 申请日: | 201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05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马永柱;马圣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兴隆锅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L15/04 | 分类号: | F23L15/04;F28D19/04;F28F3/02;F28G7/00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115 | 代理人: | 方博 |
地址: | 150089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 预热 装置 振动 除尘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气预热装置及振动除尘方法,属于发电厂辅助设备领域。本发明一种空气预热装置,n个传热元件叠加在一起,通过定位块和定位条固定并保证传热元件之间的间距为h,使每两片传热元件之间保持概念上的平行,组成传热系统;将传热系统放置在扇形仓中;扇形仓与转子固定连接;振动除尘法的步骤为:转子带动传热系统转到烟风侧;压力为1000pa、速度为10~12m/s的烟风从上往下通过传热元件,使传热元件发生振动;再将转子带动传热系统转到空气侧;压力为1000pa、速度为20m/s的一次风或者压力为3000~5000pa、速度为18m/s的二次风从下往上通过传热元件,使传热元件发生更大幅度的振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预热装置及振动除尘法,属于发电厂辅助设备及设备清洗方法领域。
背景技术
空气预热器是火力发电厂主要辅助设备,主要是由转子和传动系统组成,它是利用锅炉尾部烟气的余热来加热锅炉燃烧所需空气的热交换设备。而参与换热的部件就是传热元件,传热元件多片叠加,经过10吨压力挤压在元件盒中,将元件盒摆放在转子内,随着转子的转动,在烟气侧吸收烟风的热量,转到风侧时放出热量,加热锅炉燃烧所需的空气。现在电站锅炉空气预热器传热元件都是用0.5厚的薄钢板压成波纹,其波纹的作用是保证每两片传热元件之间的间距以及强制烟风变向流动,提高换热能力;其元件盒中的传热元件是经过10吨的压力压紧在元件盒中,多片叠加压紧后,其波纹叠加的地方会有交叉点A(如图3,图4所示),由于交叉点A的存在,当烟风通过的时候,其烟风中含有的烟灰在交叉点A处形成堆积,转子内元件盒的高度一般在2米左右(如图6所示),吹风除尘系统在转子的上方,由于元件盒内有无数的交叉点A的存在,吹风系统根本吹不透,当烟灰累积到一定程度,形成堵灰现象,从而降低了传热效率,严重时会造成设备无法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空气预热装置及振动除尘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空气预热装置,所述空气预热装置包括转子、扇形仓、传热元件、定位条、定位块,n个传热元件叠加在一起,通过定位块和定位条固定并保证传热元件之间的间距为h,使每两片传热元件之间保持概念上的平行,组成传热系统;将传热系统放置在扇形仓中;扇形仓与转子固定连接。
一种空气预热装置的振动除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除尘法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一:转子带动传热系统转到烟风侧;
步骤二:压力为1000pa、速度为10~12m/s的烟风从上往下通过传热元件,将烟风的热量传递给传热元件,并使厚度为0.5mm的传热元件发生振动;
步骤三:再将转子带动传热系统转到空气侧;
步骤四:压力为1000pa、速度为20m/s的一次风或者压力为3000~5000pa、速度为18m/s的二次风从下往上通过传热元件,传热元件将一次风或者二次风加热,并使厚度为0.5mm的传热元件发生更大幅度的振动。
本发明一种空气预热装置及振动除尘法,传热元件之间没有交叉的死点,保证烟风通过时形成变向的流动,提高烟风与传热元件之间的碰撞,从而提高设备的换热效率,且没有堵灰的现象;振动除尘法中,由于传热元件之间没有交叉死点,使烟灰中的灰尘在传热元件上存不住,当空气(即一次风或二次风)通过传热元件时,使传热元件发生更大幅度的振动,灰尘更加存不住,又因为传热元件之间没有交叉死点,使烟风以及空气都能够吹通透,彻底解决了传热元件盒堵灰的现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空气预热装置内的传热元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空气预热装置的振动除尘法的烟风与空气(一次风与二次风)走向示意图。
图3为现有的传热元件叠加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兴隆锅炉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兴隆锅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654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