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用途管式探测灭火器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63575.2 | 申请日: | 201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94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叶明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红叶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37/08 | 分类号: | A62C37/08;A62C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晏荣府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堵头 探火管 灭火器 氮气 管内 管式 压力表 着火点 探测 装置适应性 高温环境 灭火药剂 大压力 内压力 气门芯 透明罩 盖合 管子 里管 喷放 填充 制作 火苗 起火 贯穿 外部 转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用途管式探测灭火器,包括探火管,探火管内填充有氮气和灭火药剂,探火管的一端安装有密封堵头一,其另一端安装有密封堵头二,密封堵头二上设有贯穿的气门芯,密封堵头二上远离探火管的一端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压力表,凹槽外设有盖合凹槽的透明罩。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灭火器的制作方法。本发明在管内充入一定压力值的氮气,即使在高温环境里管内压力上升,没有外部着火点接触,也不会发生误爆喷放;如果在很冷的环境里,即使没达到液态转化成气态所产生的压力,只要一旦起火,由于管内存在较大压力,火苗接触管子就会迅速做出反应,由此本装置适应性强,可靠性得到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用途管式探测灭火器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探火管感温自启动灭火装置是近几年国内研发的一类简单可靠、灭火及时的独立探火/灭火装置,简称“探火管灭火装置”。该类灭火装置采用柔性可弯曲的探火管作为火灾的探测报警部件,同时这种探火管还可以兼作灭火剂的输送及喷放管道。探火管可以很方便地布置到每一个潜在的着火源的最近处,一旦发生火灾,探火管受热破裂,立即释放灭火剂灭火。
现有技术中探火管的使用通常需要连接装有灭火剂的装置,或是固定环绕设置在一些灭火适用的场所,如各类机房、配电间、电缆桥架等,安装布设较为复杂,无法做到随时携带使用。在一些环境下,无法达到有效的灭火效果。比如,目前通常探火管内没有充压或充压很小,这样一来有个很大的缺点,以用在汽车上为例,汽车在不同的环境里行驶,内部温度并不一致,如果把管子内部液态灭火介质,在某个设定的温度下转化成气态所产生的压力值作为达到爆破喷放固定参数,就不能达到百分之百甚至很好的灭火效果,因为在高温环境里,也许车辆并未着火就会误爆喷放,而在寒冷的环境里,汽车即使着火了,开始时内部环境温度并不高,这样一来管内液态不能及时转化成气态,换句话说就是管子内部压力达不到设定爆破喷放的临界点,即使烧坏了也没有发挥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了一种多用途管式探测灭火器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以上目的,采用如下方案:一种多用途管式探测灭火器,包括探火管,所述探火管内填充有氮气和灭火药剂,所述探火管的一端安装有密封堵头一,其另一端安装有密封堵头二,所述密封堵头二上设有贯穿的气门芯,所述密封堵头二上远离所述探火管的一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压力表,所述凹槽外设有盖合所述凹槽的透明罩。
进一步的,所述氦气的压力值为1.5~2Mpa。
进一步的,所述灭火药剂为Novec 1230或其他同性能的灭火药剂。
还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灭火器的制作方法,步骤如下:
1)先把做探火管所需的材料以及配料准备好,改性成所需的高性能聚合物材料,烘干后加入挤出机,挤出所需的不同规格和长度备用;
2)把金属或塑料材料加工成所需的不同规格堵头和有螺纹带孔式堵头,然后装上气门芯并拧紧,或是将气门芯注塑在带孔堵头里;
3)备好灭火所用的灭火药剂在钢瓶里待用;
4)将探火管的一端采用密封堵头一进行带胶密封,然后向探火管内注入灭火药剂适量,再将探火管的另一端采用带有气门芯的密封堵头二密封,通过气门芯向探火管内充入氦气,再安装压力表,最后将透明罩上胶,盖合在密封堵头二上。
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根据灭火关的承压性能,在管内充入一定压力值的氮气,即使在高温环境里管内压力上升,没有外部着火点接触,也不会发生爆破喷放;如果在很冷的环境里,即使没达到液态转化成气态所产生的压力,只要一旦起火,由于管内存在较大压力,火苗接触管子就会迅速做出反应,由此本装置适应性强,可靠性得到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红叶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红叶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635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