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室通风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62478.1 | 申请日: | 2017-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68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龙克文;颜天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川东磁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07 | 分类号: | F24F7/007;F24F11/52;F24F110/20;F24F110/5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肖平安 |
地址: | 5285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风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通风换气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双室通风装置;包括中空的壳体和控制器,壳体内设有叶轮和驱动叶轮转动的电机,所述壳体呈圆桶形结构设置,壳体埋设于两个相邻房间的分隔墙上所述壳体的外部侧壁上开设有出风口,壳体的内部侧壁上设有两个进风口,两个进风口分别连通对应的房间,两个进风口之间居中设有分隔板,进风口上设有可活动的盖板;本发明结构合理,兼顾了两个房间的通风需求,舵片和分隔板在壳体内腔中建立两个独立风道,开启其中一个进风口,即可实现对应房间的通风换气要求,可节约能耗和成本投入,切换方便使用灵活,控制器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显示屏显示,可有效提高用户的生活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风换气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双室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视性也越来越高。室内空气质量因素包含了空气湿度、温度、粉尘颗粒以及其他有害气体,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的最简便有效的就是通风换气。而通风换气方式最常用的则是开窗自然通风,然而自然通风受限较多且效率较低,因此更多见则是空调换气、换气扇强制对流和空气净化器。其中,现有的换气扇多固定安装在墙面上,墙面开出一个通气孔构成风道,通过换气扇的带动产生室内外的对流,这种换气扇仅能够一室一用,且对墙面装饰的破坏较为严重,因此普遍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而空调换气的工作耗能较大,对于电能负载较大,也很难适应家常换气使用;空气净化器需要经常更换过滤器,且换气效率并不高,现有的换气方式多为人工控制使用,难以满足现代智能家居系统的发展需求。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可兼容两个房间通风换气需求,易容于内饰装饰,使用灵活的双室通风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双室通风装置,包括中空的壳体和控制器,壳体内设有叶轮和驱动叶轮转动的电机,所述壳体呈圆桶形结构设置,壳体埋设于两个相邻房间的分隔墙上,且壳体的部分外缘穿设于房间的外墙;所述壳体的外部侧壁上开设有出风口,壳体的内部侧壁上设有两个进风口,两个进风口分别连通对应的房间,两个进风口之间居中设有分隔板,进风口上设有可活动的盖板,控制器与电机电连接,控制器固定在其中一个房间的墙面上,且控制器与外部电源连接。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进风口内设有导向栅板。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壳体内设有舵片,舵片竖直设置在出风口和叶轮之间,且舵片与壳体之间通过转轴连接。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控制器上设有显示屏和空气质量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包括湿度传感器和有害物浓度传感器。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出风口上设有过滤层。
本发明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结构合理,兼顾了两个房间的通风需求,且圆形壳体不易影响室内装饰风格且易于掩饰,舵片和分隔板在壳体内腔中建立两个独立风道,单独开启其中一个进风口且电机以对应方向带动叶轮转动,即可实现对应房间的通风换气要求,可节约能耗和成本投入,切换方便使用灵活,控制器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显示屏显示,可有效提高用户的生活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壳体;2、控制器;11、叶轮;12、电机;13、出风口;14、进风口;15、盖板;16、导向栅板;17、过滤层;18、舵片;19、分隔板;21、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川东磁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川东磁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624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监控系统用云台
- 下一篇:信息处理方法以及记录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