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仿生手柄夹托机构及扭矩扳子检定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59192.8 | 申请日: | 2017-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824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尚廷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东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25/00 | 分类号: | G01L25/00 |
代理公司: | 郑州华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1144 | 代理人: | 经智勇 |
地址: | 450006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仿生 手柄 机构 扭矩 扳子 检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扭矩检定领域中的仿生手柄夹托机构及扭矩扳子检定装置。
背景技术
扭矩扳子是一种能够输出设定扭矩的特殊扳手,因为其能够输出设定扭矩,因此就需要使用相应的检定装置对其输出扭矩进行检定。现有的扭矩扳子检定装置如中国专利CN205262672U公开的“手动式扭矩扳子检定仪”,该扭矩扳子检定仪包括检测台,检测台上设有扭矩传感器和加载组件,扭矩传感器上连接有转接头,加载组件包括手动加载轮、进给螺母、导线杆、滑块等。使用时,待试验的扭矩扳子的扭矩输出端即方榫头与转接头的一端止转插接,转接头的另外一端与扭矩传感器止转相连。通过加载组件带动扭矩扳子转动,扭矩扳子通过转接头向扭矩传感器施加扭矩,通过扭矩传感器的显示扭矩值来对扭矩扳子进行检定。现有的这种扭矩扳子检定装置存在的问题在于:扭矩扳子与转接头之间通过方榫与方孔传递扭矩,为了方便连接,方榫与方孔之间具有足够大的配合间隙,方榫与方孔均为对称的正多边形结构,施拧传递扭矩的过程实际是方榫与方孔试图处于能量最小的自趋势过程,也是方榫与方孔同步自同心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消耗能量和产生侧向力的过程,该侧向力会影响扭矩传感器的检测精度。另外,扭矩扳子的变形得不到有效释放,该变形力就会作用到扭矩传感器上而影响扭矩传感器的显示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扭矩扳子检定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扭矩扳子的变形得不到释放而会影响到扭矩传感器测量精度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该扭矩扳子检定装置中使用的仿生手柄夹托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中扭矩扳子检定装置的技术方案为:
扭矩扳子检定装置,包括设置有扭矩传感器的检测台,还包括仿生手柄夹托机构,仿生手柄夹托机构包括导向移动装配于所述检测台上的滑块,滑块的移动方向垂于扭矩传感器的轴线方向,滑块上铰接有用于与相应扭矩扳子撑托配合的撑托块,撑托块的铰接轴线与扭矩传感器的轴线平行。
撑托块设置有开口朝向撑托块的铰接轴线延伸方向一侧的C形撑托槽。
扭矩传感器上连接有螺栓模拟器,螺栓模拟器包括磨合件和旋转件,旋转件具有用于与受检设备传力配合的扭矩输入结构,旋转件上设置旋转件传力面,磨合件上设置有与旋转件传力面转动接触配合的磨合件传力面,旋转件传力面、磨合件传力面为与旋转件的轴线相垂直的平面或与旋转件同轴线设置的锥面,旋转件或磨合件上设有用于被相应加载机构轴向加载的加载端
磨合件包括上磨合件和下磨合件,旋转件传力面包括设置于旋转件上下两端的旋转件上传力面和旋转件下传力面,磨合件传力面包括设置于上磨合件上的与旋转件上传力面转动接触配合的上磨合件传力面,磨合件传力面还包括设置于下磨合件上的与旋转件下传力面转动接触配合的下磨合件传力面。
扭矩输入结构设置于旋转件的上端,加载端设置于下磨合件上。
上磨合件传力面为大口端朝下的锥面,下磨合件传力面为大口端朝上的锥面。
所述加载机构包括加载电机和加载力转换缸,加载力转换缸的活塞腔包括大径段和连接于大径端一端的小径段,大径段中设置大径段活塞,小径段中设置有小径段活塞,其中一个活塞与加载电机传动连接,另外一个活塞与加载端传动连接。
加载电机通过丝杠丝母机构与对应活塞传动相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当转动扭矩扳子向扭矩传感器施加作用力时,扭矩扳子会产生一定的弹性变形趋势,该变形通过撑托块的转动和滑块的平移来得到有效释放,从而不会将该变形力作用到扭矩传感器上,可以避免由于扭矩扳子的变形而对扭矩传感器测量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扭矩扳子检定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仿生手柄夹托机构与扭矩扳子的配合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左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扭矩扳子检定装置中螺栓模拟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东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东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591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绣花面料(2017‑8)
- 下一篇:绣花面料(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