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竹棉复合面料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58394.0 | 申请日: | 2017-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30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钟汉文;杨海裕;唐汇贵;黄芬芳;钟永南;钟永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名鳄服饰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5/06 | 分类号: | B32B5/06;B32B9/02;B32B9/04;B32B33/00;D06M13/203;D06M13/224;D06M13/236;D06M15/03;D06M15/507;D06M15/53;D06M15/643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陈嘉毅,洪佳虹 |
地址: | 5153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复合 面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竹棉复合面料。
技术背景
专利CN102121161A公开了一种单向导湿针织面料及其加工工艺,其采 用合成纤维纱和合成纤维防水纱织造而成,该面料为四层层状结构。其发明 的原理是通过合成纤维防水纱与合成纤维纱在不同层面的分布,使面料中水 分向预定层面迅速转移扩散来实现单向导湿的功能。此种方法虽适用于单一 组分同种线密度的纤维,但合成纤维本身具有疏水特性,其加工方法是通过 合成纤维纱和合成纤维防水纱的编织织造来搭建导湿快干梯度结构,其中所 述合成纤维防水纱是将普通合成纤维纱放在加有氟系防水剂的水中进行浸 泡、用多辊滚筒在80℃-120℃烘干而制得的,其中所述的氟系防水剂种类繁 多,但大多数都需经过150-180℃高温焙烘,甚至更高温度下,才能与纤维反应或自身交联成大分子膜而覆盖在纤维表面,方可取得一定的耐洗防水要 求。然而工厂里纱线烘干温度最高也在130℃,因此,在此文所述的烘干温度范围内,采用此种方法所制得针织面料,其使用功效及其耐水洗的效果持久性有待考察。针对此问题,本发明通过涤纶防水纱和涤纶亲水纱的编织织造构建了一新的导湿快干梯度结构,其中对于涤纶纱线的防水加工整理,选取了一配伍性良好的低温固着剂来配合进行整理,以改善传统的防水整理加工工艺,使其在80-100℃的常规烘干温度下便可取得较为持久的耐洗防水效果。
另外,现有市场中的面料中,基本找不到有抗菌、抗静电等功能的面料,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上穿的面料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面料将成为普通老百姓的日常所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竹棉复合面料,提供一种具有抗静电、抗菌功能与导湿快干功能的多功能复合面料,特别适用于服装穿着面料,且其功能具有效果持久性。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竹棉复合面料,由内层与外层复合而成,所述内层为抗静电保暖层、外层为疏水层,所述抗静电保暖层由多功能复合纱线编织而成,所述疏水层由疏水纱线编织而成,所述内层与外层由低旦纱线连结在一起,所述低旦纱线贯穿内层与外层,将内层与外层连结在一起,并使内层与外层的表面都均匀排布有低旦纱线形成的连结点,所述多功能复合纱线由单根竹纤维与单根棉纤维捻和形成纱线,然后经过煮练处理、再经过复合整理剂处理而成,所述疏水纱线由单根竹纤维与单根棉纤维捻和形成纱线,然后经过煮练处理、疏水性处理而成,所述低旦纱线经过亲水性处理。
优选的,所述复合整理剂处理为将纱线放入复合整理剂中浸泡90~120分钟,然后进行烘干,浸泡与烘干的温度均控制在70-80℃,所述复合整理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组成:壳聚糖10份、醋酸20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60份、亲水氨基硅油10份、硫酸铝1-2份、水1000份。
优选的,所述煮练处理为将纱线放入煮练剂与水按照1:9的配比而成的煮练液中,煮练温度为80℃、煮练时间为2h进行煮练处理,所述煮练剂由烧碱10g/L、渗透剂1~2g/L、亚硫酸钠20 g/L组成。
优选的,所述疏水处理为将纱线浸泡80℃的疏水处理液中20分钟,然后在80℃下进行烘干10分钟而成。
优选的,所述疏水处理液由含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酯1%、芳族聚酯树脂3%、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0.3%、甲基丙烯酸15%与甲基丙烯酸甲酯20%的水溶液构成。
优选的,所述亲水处理为低旦纱线放入含重量份数10%的亲水氨基硅油水溶液中处理,处理温度为100℃,处理时间为60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名鳄服饰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名鳄服饰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583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