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液体菌种的杏鲍菇培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48977.5 | 申请日: | 2017-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639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学;周雯;黄清华;叶运寿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充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 |
代理公司: | 成都知集市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6 | 代理人: | 唐瑶 |
地址: | 6372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杏鲍菇 液体菌种 培育 制袋 接种 产品质量合格率 生物学转化率 机械化操作 二氧化氮 生产过程 生产技术 生长发育 质量均衡 工艺流程 培养料 营养袋 灭菌 拌料 采收 出菇 上架 装袋 劳动生产率 光照 标准化 采集 栽培 生产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液体菌种的杏鲍菇培育方法,所述培育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制袋,采集培育杏鲍菇的培养料完成营养袋的制袋;步骤2灭菌,步骤3接种,步骤4培养;步骤5上架;步骤6,出菇,步骤7,梳蕾采收。本发明中的栽培方法通过人为设定、自动控制杳鲍菇生长发育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氮浓度等环境,机械化操作拌料、装袋、接种等生产过程,使生产工艺流程化,生产技术标准化,产品质量均衡化,杳鲍菇生产周年化,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合格率和生物学转化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液体菌种的杏鲍菇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杏鲍菇是一种珍贵的药食皆宜的真菌,杏鲍菇菌肉肥厚、质地脆嫩、口感极佳,是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食用的16种珍稀食用菌之一。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先后开展杏鲍菇的人工驯化和栽培研究,并在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栽培成功;目前中国、日本、韩国、泰国和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都已开始进入商业性生产;杏鲍菇属于木腐生菌类,传统季节性栽培杏鲍菇,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产品不能周年均衡供应,产品不稳定,品质参差不齐,由于工厂内菇房环境不受季节影响,实现了杏鲍菇食用菌的周年供应,满足了消费者对新鲜食用菌的要求,国内杏鲍菇已从季节性栽培向工厂化栽培转变,自2006年以来专门生产杏鲍菇的工厂数,每年以50%的速度递增,已达数百家,将成为继金针菇工厂化栽培之后发展最快的菌类;虽然杏鲍菇开发历史短,生产工艺尚未十分稳定,但其口感很好,又耐储藏,货架期长,近年市场需求量已大幅度增加。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是目前国际上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型栽培技术,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相对于传统的大棚季节性生产的主要区别是:一、效率高:从菇房的建造到设备的配置,基本都按高标准设计,采用机械化操作,部分已采用自动化控制;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减少了劳动强度;二、可周年生产:工厂化生产采用人工控制杏鲍菇生长所需的温度,湿度,光照,使其不受外界季节变化的影响;三、土地利用率大:工厂化生产采用立体式栽培,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的利用率;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尽管近年来不断改进,但仍然存在生产周期长,手工操作环节多,效益欠佳等问题。
虽然杏鲍菇的工厂化栽培技术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代表着杏鲍菇食用菌未来的发展方向。向着具有以下特点的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进行研发:利用现代化工程技术和先进设施、设备,人为设定、自动控制适宜杏鲍菇食用菌生长发育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氮浓度等环境,机械化操作拌料、装袋、接种等生产过程,使生产工艺流程化,生产技术标准化,产品质量均衡化,鲜菇生产周年化,从而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合格率和生物学转化率,减少污染,降低成本,进一步提高杏鲍菇食用菌栽培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充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充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489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性强的园林树木支撑架
- 下一篇:一种羊肚菌高产栽培方法